或许是因为成功平定了叛乱,应该好好庆祝一番。活着的人要论功行赏,死去的人也要进行追悼,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毕竟,这场平叛之战打得轰轰烈烈,虽然过程隐秘,但结果却值得大肆宣扬、炫耀一番。此时不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吗?
借此机会,召集天下的文武官员和封疆大吏,既可以彰显皇室的威严,也可以对那些心怀不轨的人起到威慑作用。至于会颁布什么震惊天下的圣旨,大家都不知道。
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与真龙会的这场纷争,多少算是皇室的家丑。如此大张旗鼓地宣扬,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在细节上不可能大肆渲染。
关于这场叛乱的消息传出的很少,实际上,很多人都感觉其中内幕必定十分复杂。皇帝借此机会召开朝会,表面上是为了威慑众人,实际上也是为了稳定那些因战乱而人心惶惶的民众情绪。
当然,秋后算账的事情,恐怕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这次叛乱中出现了很多内奸。即便现在为了粉饰太平,不宜大开杀戒,但以皇室一贯的行事风格,又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呢?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距离京城之乱己经过去了一个月。前十天里,京城每天都在往外运送尸体,用来清洗街道的水都是血红色的,非常吓人。
街道上,仍然可以看到荷枪实弹的禁军在来回巡逻,仔细地盘查着每一个人,生怕放过任何一个漏网之鱼。虽然京城的建筑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坏,但据说那一战,皇宫里尸横遍野,能够留下全尸的,己经算是幸运的了。
打扫战场到最后,还剩下很多无法辨认的残肢碎肉,这让负责清理的人头疼了很长时间。
收集战死烈士遗体的任务,本身就是一项极其艰巨的挑战。战场上,尸体纵横交错,辨认和整理的难度极大。即便是将真龙会叛军的尸体像垃圾一样清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战斗是多么激烈,每一片土地都被鲜血浸透,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战斗的痕迹。
禁军的围剿行动持续了整整半个月,才最终落下帷幕。在最后的收网阶段,禁军的行动异常顺利,如同得水之鱼一般游刃有余。
那些惊慌失措的叛军,在禁军面前毫无抵抗力,被轻易消灭。肖扬和朱威堂都在混战中被禁军的子弹击中身亡。
据说,他们死时身上己经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血肉模糊,整个身体就像被无数子弹打穿的筛网,场面十分惨烈。
对于朱威堂的死讯,御用拱卫司丝毫不敢大意。为了确认他的身份,进行了DNA检测、验血,还使用了骨骼还原的新技术。
皇家医学院的精锐力量全部出动,小心翼翼地使用各种手段,耗费了整整三天时间,才最终确定死者就是朱威堂。这位在海外盘踞多年的叛军首领的死讯,才得以正式上报给皇帝。
皇帝听到弟弟朱威堂的死讯后,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就命令人将其安葬。
他既没有因为杀死仇人而感到快意,也没有表现出要将其挫骨扬灰的愤怒,更不见那种高处不胜寒、心境如古井无波的冷漠。皇帝如此平静的反应,让人难以揣测这位九五之尊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本来以为这件事情就此结束了,但奇怪的是,当时同样身处险境的李海东却神秘失踪了,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虽然不知道他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避开禁军的包围圈逃离京城的,但作为真龙会的二号人物,皇家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追捕令第一时间昭告天下,朝廷迅速成立了专业追捕小组,针对这条漏网之鱼展开行动。
对于叛逆余孽,必须除恶务尽,绝不能留下任何后患。若是逃走的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角色,或许还可以理解。但逃走的竟然是李海东这样的核心人物,这让禁军感到颜面扫地。
在如此严密的包围和围剿之下,他竟然还能逃脱,这对禁军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
追捕的重任最终落在了御用拱卫司的肩上。他们立即对真龙会的余孽,包括李海东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追捕行动。真龙会长期在海外活动,若要将其彻底铲除,难免会引起外交上的纷争。
但在这个关键时刻,没有人敢提出异议,因为这是皇帝的圣旨。其他国家也不得不谨慎对待,毕竟此时的大明皇帝可能正处于极度愤怒、近乎失去理智的状态。
虽然不清楚李海东究竟使用了什么手段才能成功逃脱,但皇帝朱威平平日里多疑且严苛的性格,绝不会轻易放过他。
现在的李海东虽然如同丧家之犬,看似己经无力回天,但在皇帝眼中,如果不能将其捉拿归案,这场平叛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胜利。
朱威平希望自己的功绩能够完美无瑕,不容许有任何的遗憾。毕竟在朝堂之上,每一份功绩都关系到他的威望和统治基础,稍有疏忽就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除恶务尽的道理,朱威平比任何人都清楚。任何一只丧家之犬都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巨大的威胁。回想起当年未能将朱威堂的势力彻底消灭,导致如今这几乎颠覆国家的祸害出现,朱威平深感痛心。
朱威堂当年潜伏在暗处,不断积蓄力量,一旦发难,就让朝堂动荡不安,百姓陷入战火之中,经济民生遭受重创。如今回想起来,朱威平仍然感到后怕,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不能放过李海东的决心。
禁军在追捕李海东的行动中连连失利,最终只能空手而归,御用拱卫司则顺势接手了这一任务。
他们本就打算利用这次机会大显身手,一来希望借此恢复自己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和威风,二来也想趁机打压异己,加强自己的势力。
至于能否真正将李海东抓捕归案,反而变得不那么关键了。在他们眼中,这场追捕行动更像是一场权力的争夺与洗牌游戏,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李海东的生死或许并不重要。
毕竟,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斗争中,利益和权力的较量才是永恒的主题。
在这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京城呈现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百姓们带着家人满怀希望地回到家乡,名门望族的车队浩浩荡荡地驶回京城,彰显着家族的显赫与尊贵。
学院里的师生们也结束了流亡的生活,渴望重返这座知识的殿堂。经历了漫长的战乱之后,人们对这座象征着繁荣与权力的都市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与向往。
回到家中的人们开始清扫久未居住的房屋,幸运的家庭发现房屋虽然落满灰尘,但基本保持原样,稍加打扫便能恢复生机。
而不幸的家庭则只能面对满墙的弹孔黯然神伤,这些弹孔如同战争的烙印,默默地记录着那段血腥的历史。他们无奈地开始繁琐的修补工作,从购买建材到一点点修复房屋,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不易。
然而,还有一些人更加悲惨,甚至无法回到自己的家园。部分民宅因被真龙会占据而处于严密监视之下,房屋的主人们只能在屋外焦急地等待,无法进入家门。
他们望着近在咫尺却无法触及的家,心中充满了无奈与绝望。更悲惨的是,有些人的房屋己在战火中被摧毁,只剩下残破的墙壁和满地的瓦砾。
看着眼前的废墟,人们的脸上写满了痛苦与无助。这真实地反映了世间百态中的悲欢离合与命运的无常,让人不禁感叹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京城的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战后的城市展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街道上,工匠们正忙碌地修复着受损的建筑,锤子与凿子的敲击声此起彼伏。
市场内,商贩们重新摆起了摊位,琳琅满目的商品逐渐填满货架,叫卖声不绝于耳。这种重建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新生的活力与希望。
然而,在这平静的外表下,却隐藏着暗流。御用拱卫司,作为皇室的忠实爪牙,自然也在暗中忙碌。尽管霍俊的争宠让他们心生不满,但他们肩负的使命依然艰巨,需要处理的事务依旧繁多。
毕竟,那些隐秘的任务,都需要他们来执行。这些冷酷无情的鹰犬,在这看似平静的时刻,反而更加忙碌。
他们穿梭在京城的各个角落,暗中监视着各方势力的动向,稍有风吹草动,便会迅速采取行动,确保皇室的稳定与安宁。
再说那袭击老祖宗的刺客以及青衣教的十子,其中仍有几个幸存者。然而,这些重伤之人最终还是未能逃脱被灭口的命运。这项任务由张圣阳亲自指挥执行。
毕竟,对老祖宗下手这种行为,实在太过卑鄙,一旦传扬出去,必定会受到世人的唾弃,皇帝的声誉也会因此受损。皇帝早有预谋,此前老祖宗复活人间的消息己在名门望族间流传。
(http://www.isfxs.com/book/BCHCID-27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