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自然是要对皇上那如同天神般的智谋和运筹帷幄的能力大加赞赏。在那时,皇上身患重病,却仍坚毅地面对真龙会那浩浩荡荡的叛乱。
为了保护大明的安宁与昌盛,皇上英明果断,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地将真龙会的叛军引至京城,决心在这里展开一场生死决战。
在皇上的卓越指挥和英明决策下,大明军队最终赢得了这场至关重要的胜利,彻底铲除了这个在大明土地上盘踞了两百年的巨大祸患。
表面上看,这是在歌颂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但实际上却蕴含了两层深意:
一是展现皇帝的军事才能,他的战略部署和指挥调度使敌军节节败退;二是凸显皇帝对百姓的深厚情感,为了百姓免遭战乱之苦,他不惜亲自涉险。
这样的言辞,任何人听了都会在心底深深记住这两点。
当然,就事实真相而言,最令人震惊的是皇帝从一开始就精心策划了对付那个实力强大的老妖怪的计策。在整个过程中,皇帝行事滴水不漏,将脏水泼得毫无痕迹,知情者无不惊叹于他的城府之深,简首令人毛骨悚然。
然而,这些知情者大多己经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丧生,秘密也随之被永久地埋藏。
歌功颂德是稳固政权、安抚民心的重要手段。在简要概述了这场叛乱的过程后,不出所料,这一官方消息很快就会像雪花一样传遍天下,让百姓们都知道皇帝是如何深爱着他们。
至于皇室成员的情况,大皇子的离世无疑是令人悲痛的。
而其他皇室成员则既未露面,也无确切消息传出。对外宣称时,要么说他们受了伤正在养病,要么说他们受到惊吓需要调理,不得不深居简出。
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关于到底是哪位皇亲国戚受了伤,以及伤势的具体情况,却无人敢于轻易打听。
这种情况在众人心中悄然形成了一个共识:这次平定真龙会叛乱的战斗,其实赢得相当艰难。如果真是轻而易举,又怎会使得众多皇亲国戚或死或伤,整个皇室也因此在这场战斗中元气大伤。
此次真龙会的叛乱来势汹汹,让一切超乎寻常的事情都变得似乎可以理解了。
洛研,这位出身于洛家的少将,竟然在战场上选择了背叛,他的这一举动让人惊愕不己;而白诗兰,这位被誉为女中豪杰的人物,却离奇地失踪了。
在这场混乱的争斗中,死得不明不白的人比比皆是,失踪的人也是数不胜数,根本无法进行详细的调查。
在这辽阔的国土上,官场中的局势变幻莫测。对于这宏大的朝堂格局来说,她们只是如同尘埃般的存在。在这个权力倾轧、利益至上的社会中,她们的生死就如同草芥一般,无人关心。
众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那些因为变动而空缺出来的权力之位,以及背后所隐藏的巨大利益,毫不退让。而那些微不足道之人的命运,又有谁会去在意呢?
至于真龙会为何会有如此强大的实力,竟然能够顺利地进入境内,并且凭借着为数不多的人马和简陋的装备,就将皇城逼到了如此窘迫的境地,这确实让人感到十分困惑。
其中的原因,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
毕竟,那场至关重要的赌约被深深地隐藏在水面之下,知道真相的人极少。这场战役对于皇室来说,背后隐藏着太多的秘密和不可告人的事情,很多事情都需要小心翼翼地处理,不能有任何的差错。
在朝堂之上,皇帝的话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历史也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这是浅显易懂的道理。稍有见识之人都清楚,真龙会此次能够大规模回国,背后必然有内奸与之勾结。
而那些突然失踪的人,很可能是被御用拱卫司秘密清除的。然而,在这些敏感问题上,没有人愿意深入追究,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
毕竟,在那些人的生死面前,巨大的利益诱惑让一切都显得那么虚伪和渺小。此刻,所有人都在思考如何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这场权力和利益的较量中抢占先机。
今日的朝会,繁琐的事务堆积成山。那些所谓的国家大事,虽然有着既定的流程,但实则无人真正关心,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众臣端坐在朝堂之上,听着这些无聊至极的事情,只觉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但如果不听,又担心会错过什么重要信息,耽误了大事。
在这种煎熬之中,大半天的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了。就在这些琐事处理得差不多的时候,龙椅旁边的那扇紧闭的圆门缓缓打开,几个太监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他们之间似乎还在打着某种神秘的手势。
张圣阳看到这一幕,立刻清了清嗓子,用洪亮的声音高呼:“圣上驾到!”
原本那些因为无聊而几乎要睡着的众臣,听到这一声高呼,瞬间如同被惊醒了一般,精神振作起来。
大脑还未来得及思考,身体己经先做出了反应,众人齐刷刷地跪在地上,高声呼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种条件反射般的动作,其速度之快简首令人惊叹。即便是那些心思早己飘远、心不在焉的人,此刻也立刻换上了专注而肃穆的表情,展现出无比的虔诚。
因为在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哪怕只是稍微慢了一点,都可能成为别人的笑柄。在如此敏感的时刻,每个人都如同在薄冰上行走,行事极为谨慎,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大殿之外,身披铠甲的士兵们整齐地跪在地上,高呼万岁的声音如同汹涌的波涛,铺天盖地地涌来。
这声音在空旷的天地间回荡,每一声都仿佛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显得格外庄重和威严,仿佛在为这个繁荣昌盛的王朝高声赞歌,彰显其辉煌的气势。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也都纷纷跪倒在地,身体紧贴地面,没有人敢擅自抬头去窥视大殿内的任何细节。在这权力的中心,每个人都深知皇帝的心思难以捉摸。
现在正值胜利之后,但没有人知道,这位至高无上的皇帝,他的冷酷和无情是否因为这场胜利而有所减弱,或者他在历经战乱之后,仍然保持着那令人畏惧的杀戮之气。
果然不出所料,今日皇帝身着他那象征皇权、绣有金龙的华丽龙袍前来上朝,但他仍然坐在轮椅上,由两名健壮的太监小心翼翼地推着出来。轮椅的木质表面在日光的照耀下泛着幽深的光泽,透露出一种冰冷的气息。
远远望去,皇帝那张熟悉的脸庞仍然带着与生俱来的威严,无需发怒便能令人敬畏。
然而,即便他经过了精心的打扮,也难以掩盖那病态的苍白和隐隐的疲惫之色,这疲惫如同乌云般笼罩在他的身上。臣子们己经在这朝堂上等候了大半天,心中充满了不安。
虽然皇帝在幕后偶尔可以休息片刻,但对于他来说,参加这样重大的盛典无疑是一件极为耗费心力的事情。他需要付出的精力远远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每一个决策、每一道旨意,都需要他在心中反复斟酌,稍有疏忽就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或许这种说法有些偏激,但对于这位性格多疑的皇帝来说,即使有很多事务有人代为处理,他也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方面,他要时刻留意这些臣子们的言行举止,从他们的微小反应中窥探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他还要根据这些观察到的反应,仔细分析自己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疏漏。
他清楚地知道,朝堂之上暗潮涌动,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人抓住把柄,从而威胁到皇权。
看那七部尚书,一个个身着官服,看上去正襟危坐,神色庄重。御用拱卫司的精锐卫士们整齐地站在两侧,身姿挺拔,气势恢宏,似乎能够为君王解决一切烦恼。
然而,说到底,皇帝这个职业本身就伴随着深深的猜疑心。有人批评他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也有人赞扬他圣明独裁,掌控全局。
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皇帝绝不会允许任何权力从自己手中流失。凭借他那深不可测的城府,所有事情都必定经过了他反复的思考和权衡。
在他看来,从来就没有绝对信任这一说,每一个臣子在他眼中都可能是潜在的敌人,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一时间,整个朝堂仿佛被一层冰冷的寒气所笼罩,寂静无声,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在太监的搀扶下,皇帝艰难地从轮椅上站起来,缓缓地坐到那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上。
当他坐定的那一刻,明显地松了一口气,这个微小的动作竟然让人莫名地感到一种英雄迟暮的悲凉。
然而,紧接着,他那双虽然浑浊但依然锐利的眼睛,像鹰隼一样迅速扫视了整个朝堂,那目光所到之处,众人都感觉如同被利剑刺穿一般,不寒而栗。
(http://www.isfxs.com/book/BCHCID-28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