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工部尚书,崔家。
今日是崔家老太太的七十大寿,全京城排得上号的官员基本上都来了崔府。
崔老夫人是一品诰命夫人,这诰命夫人的恩典并不得益于老夫人如今当尚书的儿子,而是老夫人己过世的丈夫崔老爷子为她挣来的。
崔老爷子,崔淮,乃是前正一品左丞相,年轻时是天子近臣。
崔淮一共有三个儿子,老大崔叔仁,娶妻贺氏,育两子,崔永城,崔永皓。老二崔叔逸,娶妻林氏,育一子一女,崔永珩,崔静瑶。老三崔容时,娶妻谢氏,育一子,崔时安。
崔老夫人今日特别高兴,大儿子是当朝正二品工部尚书,二儿子在徐州任从西品知府,小儿子在国子监任正六品司业,她的儿子们个个都有出息,生的孙子也孝顺懂事。
人人都夸她有福气,旺夫旺子旺全家。
她一高兴,就想去给死去的老头子崔淮上几炷香,祈求老爷子继续保佑他的子孙们前程似锦。
谁知意外发生,她点的那几根香刚燃没几秒就熄灭了,她以为是风吹的,于是继续点,结果香都点秃噜皮了,再也没燃起来。
“肯定是香有问题。”崔老夫人暂时放弃了给老头子崔淮上香的念头,打算过完七十岁大寿之后亲自去买几根好香。
念叨了句勿怪,崔老夫人便让嬷嬷搀扶着离开。
离开的崔老夫人并没有看见,那香炉上方隐约飘着几缕黑烟,风一吹,便消散在空中。
仿佛从空中传来无声地叹息。
崔老夫人去了寿宴,受到了在场夫人的祝贺,什么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松龄贺岁,鹤舞云天……七十大寿,福禄双全……
她笑着接受大家的祝福,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都来给她贺寿,呈上精心准备的寿礼。
寿宴高潮时,就连当今陛下都送来了亲笔题字:“福绿双全”。
一时间,崔老夫人脸上笑开了花。
“大嫂,三弟妹没来吗?”一妇人低头询问。
“嗯,来了老夫人反而不高兴。”还不如不来,来了她怕寿宴进行不下去,崔家又成了京中笑谈。
“也是。”妇人拍了拍胸脯,上次的事可是吓死她了,再不能来第二次。
与她说话的妇人年长些,闻言眼神略微闪了闪,神情有一丝不自然。
……
崔府,时安院。
府内正在热热闹闹的为老夫人办寿宴,时安院却透着几分凄凉与荒芜,那院门前的牌匾正中间出现了一道裂痕,仿佛下一秒就要一分为二。
院内,风轻轻飘过,梨花如同细雨般纷纷扬扬,洁白如雪,透着几分春色。
传说中,受到梨花祝福的男女能够白头偕老,两人会忠贞不二,至死不渝,因此梨花也象征着永不分离。
然而,当海棠低垂,木兰凋谢,梨花盛开之后也终会成为春日里最晚的告别。
又有什么是长长久久的呢?
远远望去,院内的月洞窗前倚靠着一名身着淡绿襦裙的憔悴人,人闭目沉思,隐约能从其眉间看到几分放荡不羁的神情。
谢氏易安,崔三老爷的夫人。谢易安是当年名动京城的才女,其言谈举止洒脱自然,不受拘束,虽有才情,却不受当时世家主母的喜欢,试问谁想娶一个难以管教的儿媳妇进门呢?
崔三老爷崔容时才情横溢,不喜官场,中进士后沉浮几年便入了国子监任从八品五经博士,成了一名迂腐学究。
然时年22岁的崔容时虽己立业却未成家,同僚们都笑称他是“榆木疙瘩”、“铁树不开花”。
就是这样的一个看似迂腐的人,却看上了当时洒脱不羁的才女谢易安,两人从知己到夫妻,人人称颂夫妻恩爱两不疑。
然才子佳人的结局总是遗憾的。
似乎也有离开的时候……
“夫人,你当真不去参加老夫人的寿宴吗?”齐嬷嬷走至谢易安身后,替她披了件深绿色短衫,春寒料峭,小姐总是不爱惜自己。
“去惹老夫人的嫌吗?”谢易安看了眼窗外,又继续闭目沉思。
老夫人从她进门后就不待见她,以前还有那人护着,如今身边哪有那人的影子?
那就是不想去,齐嬷嬷叹了口气,想当年小姐……
闭目的谢易安陷入了少时回忆。
崔家大哥在工部,崔三郎在国子监,但论木工技艺与庭院设计,崔三郎却更胜一筹。
时安院内的一草一木都是当年那个迂腐的崔容时为她所做。
屋内那些小玩意儿也是那崔容时亲手做的。
当年那锯嘴的葫芦说出来的甜言蜜语,如今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崔家没有不纳妾的说法,崔大老爷和崔二老爷都有两房妾室,只是妾室都没有生孩子。
唯独崔三老爷没有妾室。
世家夫人无不羡慕她,羡慕崔容时对她始终如一。
奈何世事难料,他却做了那偷腥的猫,学着那些流连花楼的富家老爷养了外室,还和外室生了一个孩子。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①
她以前最是嗤之以鼻的诗词,如今想来却觉得也许是个理由。
不然又是因为什么呢?
昔日恩爱的两人最后反目成仇,连疼爱的儿子也离她而去……她简首不能想,不然疼得她不能入睡。
到此,谢易安心想,过不了多久她就会离开崔府,这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就留给崔容时那薄幸郎吧。
……
①引用——清 · 曹雪芹,《葬花词》。
(http://www.isfxs.com/book/EJGEBC-2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