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出了临时府衙,周边都是一些老人和半大的孩子,他们在用清水冲刷着街道和曾被黄河水漫过的痕迹。
一名官员看到三人立刻跑了过来,“微臣参见太子殿下,见过两位大人。”
李承乾微微颔首说道:“他们怎么样能干的动吗?”
“可以的太子殿下,清水是我们府衙的人运过来的,他们只负责清理就可以,没有什么重活。
体力较好的人都去了北城清理街道上的淤泥了。
孙刺史的意思是,前期先清理街道,因为现在很多百姓都返回了自己的家中,我们不好进入清理,所以留给他们自己清理。”
李承乾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如此安排倒也说得过去,交代了官员注意照顾百姓的身体后,他便翻身上马离去。
一上午三人骑着马把汴州城转了个遍,百姓们虽然有些疲惫,但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午时一到,城中各处粥棚便再次开始施粥,李承乾三人也在粥棚这里领了粥吃了起来。
杜如晦看着李承乾说道:“殿下,昨日您差点儿晕倒,您正在长身体,不能只食白粥了,要不臣想办法给您弄点肉来?”
李承乾摆了摆手说道:“无妨,我们也吃不了几日了,待这里步入正轨后,我们就得回长安了。”
杜如晦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昨天听说殿下差点儿晕倒,把他和长孙无忌吓的半死。
还好后来孙道长说没什么事儿,就是肉吃少了。
但这可把两人难为坏了,两人想去弄些肉回来,但害怕殿下不高兴,毕竟殿下一首说与民同食,不弄肉吧,又害怕把太子殿下饿坏。
何况这也不单单是吃不吃肉的事情,更是一种表率,太子殿下坚持了这么多天,若是被我俩坏了规矩,恐怕要受到严惩啊。
最后还是把话放到了嘴上,太子殿下不愿,我们也没什么办法。
长安。
午时刚过,一人快马口中喊着八百里加急便来到了长安东门,守将立刻疏散人群给传令兵让路。
传令兵一路疾驰,穿过朱雀大街,来到朱雀门,对着一众门将吼道:“八百里加急,速速让开。”
一众门将看着熟悉的令旗,立刻快速退至两侧,传令兵一路未有丝毫阻拦,来到甘露殿。
“陛下,汴州八百里加急。”
李世民心中咯噔一下,莫非又发生了什么突发事件?他快速起身,接过传令兵的信件。
两封,其中一封写着加急。
李世民迅速拆开看了起来,很快他便看完了。
“来人,速速召房玄龄和户部尚书戴胄觐见。”
“是,陛下。”
没多久,两人快步而来。
李世民将信件递给两人,两人看了起来。
看完后,李世民开口问道:“太子殿下的办法如何?”
戴胄开口说道:“陛下,太子殿下的办法古今未有,不过依臣之见,这是最好的办法,既安顿了百姓,又不至于拖累朝廷。”
房玄龄也是点头道:“臣也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
李世民思索片刻道:“那就抓紧时间去准备银两。”
“是,陛下,臣现在就去准备。”
李世民点头道:“去吧,准备好交给玄龄。”
“是,陛下。”
戴胄退了出去,李世民又将另一封信交给房玄龄。
房玄龄看完后不可思议的看向李世民。
“陛下,太子殿下文韬武略绝非常人能及,收郑谦和为己所用,又怒斥魏征让其清醒,以臣之见,汴州和山东道皆可安稳度过。”
李世民微微颔首:“朕知道了,你去吧,尽快将银两运过去,令大军昼夜赶往汴州。”
“是,陛下。”
房玄龄起身退出甘露殿,李世民的心思他太了解了,就是炫耀。
想想自己家的孩子,唉,生子当如李承乾啊。
立政殿。
李世民满脸笑意走了进来,“观音婢,好消息。”
“承乾有消息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将信件递了过去。
长孙皇后拿来信件看了起来,看完之后满脸欣慰。
“从哥哥和杜相的信件中可以看出,承乾此次出宫收获很大,他们的字里行间都是对承乾的赞美。”
李世民微微叹息一声。
长孙皇后问道:“陛下是不开心?”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朕之前太过自负了啊,忽略了承乾,总以为他还是个孩子。
可是这次汴州救灾,承乾做的事让朕十分满意,朕看到了年少的自己。”
长孙皇后笑道:“那陛下可想好承乾回来后该给他什么赏赐?”
“朕赏他上朝议事之权如何?”
“若是承乾在此,说不定会说你还是别赏了。”
李世民闻言略一思索,随后哈哈大笑。
“知子莫若母啊,他一定想休息一下,那朕就赏他上朝议事之权,今后只用学半天,若是表现优异,今后休沐的时候,他也可以休沐。”
长孙皇后笑着点点头道:“妾身觉得这个不错。”
李世民话题一转道:“青雀最近学业如何?”
“在众皇子中名列前茅。”
李世民一副思索状,很快他便说道:“挑一些品行端正的夫子去教他做人,明旨颁发。”
长孙皇后轻轻点了点头说道:“确实该如此,不然青雀都被您宠上天了。”
“承乾挨那么多打,他可没少打小报告,也该惩罚一下了。”
可怜的李泰,人在屋中坐,祸从天上来。
当他得知陛下派人来教他如何做人时,他的脸色一片通红,他觉得这是赤裸裸的羞辱。
不就是救灾吗?
让我去我一定做的比他好,想着想着他的拳头就握紧了。
(http://www.isfxs.com/book/GB0HHC-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