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名声的增大,沈清雨开始考虑周局长的建议——开展医疗培训。
她发现镇上虽然有卫生所,但医疗力量明显不足。王医生年纪大了,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如果能培养一些医疗骨干,就能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
"王医生,您觉得我们合作开个培训班怎么样?"沈清雨找到王医生商量。
王医生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中医,在镇上行医三十多年,德高望重。他对沈清雨的医术很认可,听到这个提议很感兴趣。
"这个想法很好!"王医生点头,"我们这里确实需要更多的医疗人员。"
两人一商量,决定联合举办"农村医疗骨干培训班",主要培训一些有基础的人员,学习常见病的诊治。
消息传出后,报名的人很多。有卫生所的护士,有乡村赤脚医生,也有对医学感兴趣的年轻人。
培训班设在沈清雨的诊所里,每周开课三次,每次两小时。沈清雨主要讲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和针灸技术,王医生负责传统中医诊断。
第一堂课,沈清雨讲的是《人体解剖基础》。
"要想治病,首先要了解人体结构。"沈清雨在黑板上画着人体结构图,"心脏在这里,肝脏在这里,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功能..."
学员们听得很认真,不时做着笔记。他们发现沈清雨讲的内容既通俗易懂,又很实用。
"沈老师,您讲得太好了!"一个年轻的护士兴奋地说,"比我们在卫校学的还清楚!"
几堂课下来,学员们的基础知识明显提高了。沈清雨又开始教授实用的诊疗技术。
"测量血压是最基本的技能。"沈清雨手把手教学员使用血压计,"袖带要绑在这个位置,听诊器放在这里..."
她还教授了一些简单的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这些技能在农村很实用,能救很多人的命。
最受欢迎的是针灸课程。沈清雨选择了一些最常用的穴位,教大家治疗常见病。
"这是合谷穴,可以治疗头痛、牙痛。"沈清雨在模型上演示,"进针的角度要这样,深度大概一寸..."
学员们都很用心学习,互相练习。虽然技术还很生疏,但都掌握了基本要领。
三个月的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沈清雨为他们举行了一个小型的结业典礼。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大家都进步很大。"沈清雨满意地说,"希望大家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为乡亲们的健康服务。"
学员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都很感激沈清雨的无私教导。
培训班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高了沈清雨的声望。连县里的领导都专门过来视察,对这种做法大加赞赏。
"这种模式很好,值得推广。"县长看完培训后说,"我们要大力支持这样的医疗人才培养工作。"
有了县里的支持,沈清雨的培训班开始正式化。县卫生局专门拨款,为培训班购买了更多的教学设备和医疗器械。
"清雨,县里决定把你们的培训班作为试点项目。"周局长专程赶来通知,"如果效果好,将在全县推广。"
沈清雨既兴奋又感到压力。她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她开始编写标准化的教材。每天晚上,沈清雨都在灯下整理课程内容,力求做到通俗易懂,适合农村医疗人员学习。
王医生也很支持,主动帮忙整理中医部分的教材。"我们要把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员,让他们真正能帮到乡亲们。"
随着培训班名声越来越大,邻近几个镇的人也慕名而来。原本只能容纳二十人的教室,现在经常挤满了三十多个学员。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农村医疗事业中,沈清雨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她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http://www.isfxs.com/book/GBFBDB-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