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的询问室里,李白坐在硬邦邦的椅子上,面前是一面单向玻璃。他己经在这里待了三个小时,回答了无数关于李慕白生平细节的问题。
"李教授,您能解释一下这份字条吗?"中年警官推过来一张放大的照片,上面是周明德提供的"证据"——据称是李慕白失踪前写的"他们来了,李白要占据我的身体"。
李白仔细端详着字条:"这不是李慕白的笔迹。'占'字的写法与他习惯不同。"
"您怎么知道?"警官敏锐地追问。
"我...研究过他的笔记。"李白险些说漏嘴。杜云笙在一旁悄悄松了口气。
警官交换了一个眼神,又拿出一份文件:"我们对比了字条和李慕白过去的笔迹样本。专家认为,虽然有差异,但不能排除是同一个人在精神异常状态下的书写变化。"
杜云笙插话:"警官,李教授己经配合调查一整天了。如果没有确凿证据..."
"还有一个问题。"年轻警官打断他,"李教授,您能解释为什么您的指纹与李慕白登记在社保系统中的指纹有细微差异吗?"
房间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李白和杜云笙都没料到警方会进行指纹比对。
"这不可能!"杜云笙脱口而出,"一定是系统记录有误。"
"我们核对了三次。"警官紧盯着李白,"指纹终身不变,这是基本常识。除非..."
就在这时,询问室的门被推开,一名女警探头进来:"王队,有新发现。杜总提供的瑞士邀请函上的签名,与字条笔迹相似度达到87%。"
局势瞬间逆转。两位警官低声交谈了几句,中年警官最终站起身:"李教授,今天的询问到此为止。请保持通讯畅通,我们可能还需要您的配合。"
走出公安局大门,刺眼的阳光让李白眯起眼。杜云笙的车就停在路边,林悦和李月也在车里等着。看到李白安然出来,李月冲下车一把抱住他:"爸!他们没为难你吧?"
"没事了,暂时。"李白轻抚女儿的肩膀,看向林悦,"多谢你想到邀请函的线索。"
林悦微微点头:"上车再说。有记者盯上我们了。"
回程的车上,杜云笙一边开车一边兴奋地说:"太险了!要不是林悦提醒我查邀请函,今天这事就难办了。不过指纹的问题..."
"指纹怎么了?"李月警觉地问。
李白简单解释了情况。李月脸色发白:"所以他们还是怀疑爸爸的身份?"
"不止是怀疑。"杜云笙苦笑,"周明德己经联系了媒体,声称警方掌握了决定性证据。明天的头条恐怕..."
林悦突然从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我在瑞士时,有人偷偷塞给我这个。当时我没看懂,现在想来或许有用。"
李白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发黄的古籍残页,上面写着几行模糊的隶书文字和几个奇怪的符号。杜云笙从后视镜看到,差点把车开上人行道:"这...这不可能!"
"你见过这个?"李白仔细端详残页。
"跟我祖父留下的残卷材质一模一样!"杜云笙激动地说,"上面的符号也相似。林姐,给你这东西的人长什么样?"
林悦回忆道:"一个中国老人,自称是苏黎世大学的清洁工。他说'物归原主',然后就消失了。"
李月好奇地凑过来看残页:"上面写的是什么?"
李白辨认着模糊的文字:"'诗魂...归位...千年之约...'后面的字看不清了。"他翻到背面,发现角落里有一个小小的印章,己经褪色,但依稀可辨——"太白"二字。
杜云笙猛拍方向盘:"我就知道!这肯定跟你的重生有关!"
车内一片寂静。李月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所以...爸爸真的是李白?"
林悦没有立即否认,只是深深地看了李白一眼:"我需要更多证据。"
回到家,杜云笙迫不及待地联系专家鉴定残页。李白则坐在阳台上,望着夜空中的星辰沉思。林悦走过来,递给他一杯茶:"在想什么?"
"千年之约。"李白轻声道,"若这残页所言非虚,我的重生或许并非偶然。"
林悦靠在栏杆上,夜风吹动她的发丝:"假设...只是假设,你真的是李白重生。那么原来的李慕白去哪了?"
李白摇头:"我不知道。有时我能感受到他的记忆碎片,就像做了一场别人的梦。但主导这具身体的,确实是我的意识。"
"那李月呢?"林悦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哽咽,"她爱的到底是父亲,还是一个大诗人?"
这个问题刺痛了李白。他转身面对林悦:"我爱她如亲生,这与血脉无关。"
林悦长久地注视着他,似乎在判断这句话的真伪。最终,她只说了一句:"明天李月有场诗歌比赛,你答应过要去的。"
次日清晨,李月穿着一身素雅的旗袍,紧张地在客厅踱步。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全市大学生诗歌大赛,而李白作为特邀评委出席。
"紧张?"李白笑着问。
李月点点头:"台下全是文学教授和知名诗人...万一我忘词了怎么办?"
"想象他们是白菜。"李白传授自己的经验,"当年我在金銮殿上应对玄宗,就是这么做的。"
林悦在一旁翻了个白眼:"别听他的。深呼吸,专注于诗本身,而不是观众。"
李月扑哧笑了:"你们俩终于不吵架了。"
比赛现场设在大学礼堂,座无虚席。李白坐在评委席上,旁边是几位知名诗人和教授。周明德居然也在评委之列,看到李白时冷笑了一声。
比赛开始,选手们依次上台朗诵自己的作品。轮到李月时,她深吸一口气,站到了麦克风前:
"《千年对话》
父亲说他是古人,
带着千年的月光走进我的生命。
我问他记得唐朝的什么,
他说记得每一场醉,每一首诗,
却忘了女儿的第一声啼哭..."
李白屏住呼吸。这首诗与他们初次见面时的对话呼应,但更加深刻。李月清澈的声音回荡在礼堂:
"我问长安的牡丹可美?
他说不如你十八岁的笑靥。
我问蜀道是否真的难于上青天?
他说比起做父亲,那不过是坦途..."
评委席上,几位教授开始交头接耳,频频点头。周明德皱起眉头,显然没料到李月会有如此才华。
"如今我懂了,
千年的月光不过是借喻,
父亲的诗魂从未远去,
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继续爱我。"
朗诵结束,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李白看到有观众在擦拭眼泪。评委打分时,除了周明德给了低分外,其他人都给了高分。李月最终获得了第二名。
"第一名肯定是关系户!"杜云笙在后排愤愤不平地嘀咕。
颁奖结束后,几位文学杂志的编辑围住李月,想刊登她的诗。一位银发老者——市作协主席王老——拉着李白的手说:"李教授,虎父无犬女啊!这首诗情真意切,既有古典底蕴,又有现代意识,难得!"
周明德在一旁冷嘲热讽:"抄袭嫌疑很大。一个大学生能写出这种水平?"
李月气得脸通红:"这是我自己的创作!"
"我可以作证。"李白平静但坚定地说,"这首诗的灵感来自我们父女的真实对话。周教授,质疑他人之前,请先拿出证据。"
气氛一时剑拔弩张。王老赶紧打圆场:"李月的才华有目共睹。对了,李教授,我们作协下周有个古典诗词研讨会,能否请您做主旨演讲?"
李白欣然应允。离开时,李月兴奋地挽着父母的手臂:"爸,妈,王老说我的诗可能入选年度最佳诗歌选集!"
林悦难得地笑了:"恭喜。不过别骄傲,继续努力。"
看着母女俩亲密的模样,李白突然有种错觉,仿佛他们真的是一个普通的幸福家庭。但这种平静很快被打破——杜云笙匆匆赶来,脸色凝重:"警方搜查了张世诚的办公室,发现了一份名单。你们猜上面有谁?"
"周明德?"李白猜测。
"不止。"杜云笙压低声音,"还有林姐的名字,标注是'关键证人'。"
林悦脸色骤变:"我?"
"更奇怪的是,"杜云笙继续道,"名单上还有个代号'青莲'的人物,警方怀疑是张世诚集团的内线。"
李白心头一震——青莲正是他的号"青莲居士"的简称。这是巧合,还是...
(http://www.isfxs.com/book/GBGEEJ-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