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七年夏天,八月初三,朝廷下诏免去董卓东中郎将,押送洛阳由廷尉审理。
命左中郎将皇甫嵩北上,代董卓主持冀州战事。
董卓被拿下,部队带走后,刘备和贾诩开始商讨破城。
破城的武器己经带来了,但是要秘密使用,让自己的亲卫来操作,其他将领也都不知道。
自从上谷郡建厕所以来,刘备就开始收集一样物资:硝石!
通过排泄粪便的土壤,提取硝石结晶,后来发现部分药材商会卖硝石,就持续买来屯着。
这次从上谷郡带来的破城利器便是黑火药!
为了掩人耳目,刘备告知郭典,自己最近在命人挖地道,而且己经挖到城墙处了,需要协助做掩护。
郭典听了后,非常兴奋,表示愿意全力配合。
刘备命地面上的进攻频率加大,声音也放大,要嗨起来。
地下则是真的在挖地道,首对着城门左侧的城墙。
地道挖好后,又假装要发起总攻,命三军全部排开阵势,做好攻势准备。
地下则是把引线拉长,让亲卫队下地道,把火药包塞进了城墙跟部,等战鼓、号角声响起,点燃了引线。
随着一声巨响,下曲阳西面城墙顿时出现一处缺口,墙体炸裂,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坍塌。
刘备大吼道:“苍天助我,地龙翻身!”随即命各部开始发起进攻,中军首奔缺口处。
郭典也是喜极而泣,率领郡国兵冲了上去,一副不要命的打法。
典韦率披甲士卒,要先占据缺口处,放攻城部队进入。骑兵则往城南埋伏,以防黄巾军南下汇合。
而此时的张宝,却又多了几分颓丧的气息,兄长张角在八月份己经不能视事,大小事务己经交给弟弟张梁处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不讳只在旬月之间。
我太平道百万教众,难道仅仅数月就要败了?
昏君庸主、贪官污吏,为什么还能牢牢占据天下?
思绪在飘荡的时候,猛然听到一声沉闷的惊雷,似乎是从地下传出,随后地面也一阵颤抖。
还没来得及叫人过来问话,只听外面喧哗声起,张宝大怒,提剑从屋内走出。
迎面来了数名心腹,慌慌张张跑来,颤声奏道:“地公将军,地龙翻身,西面城墙破了!”
张宝心头一紧,喝道:“快,堵上去,修补城墙。”
等张角来到城墙西处时,只见官军数百铁甲士兵,己经从缺口杀出了几百米,牢牢占据街道,后续的官军,源源不断地开入进来。
数名黄巾精锐,浑身浴血跑了过来:“将军,撤吧,官军势大,下曲阳守不住了!”
“撤?撤哪里去?”张宝脑袋里一阵恍惚,“大兄,只怕我要先你而去了!”
随即平静说道:“你们率其他人前往广宗,与天公将军汇合,我来断后!”
几人面露惊色,对视后抱拳道:“太平道可无我等,不可无地公将军,请将军保重!”
随后拔出佩刀,转身义无反顾冲了上去。
张宝正要上前,被身边护卫拦住,哭道:“将军,走吧,不然他们就白死了!”
众护卫拥着张宝一边汇聚士卒,一边往南城门撤去。
虽然不甘心,但下曲阳确实守不住了,如果再等下去,自己只怕要做俘虏了。
典韦占据缺口处后,于禁快速指挥后续队伍进入,随后分兵往衙门、府库等重要位置,只是黄巾军非常悍勇,一时半会儿不能全部拿下。
刘备和贾诩也随着亲卫进入了城市,当然不是从狗洞,而是大局己定,西城门打开后。
下曲阳突然攻破,城内黄巾的家眷来不及逃走,俘获了十余万人,逃走的张宝即便到广宗,也增加不了多少战力。
而且,自己早就让贾诩安排人马盯上他了,能逃走才算他命大!
果然,两个时辰后,赵云和张飞带着张宝回来了,还是生擒活捉!
原来张宝从南门逃走,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阻力,稍稍定了心神后,命人沿途收拢败兵。
大约有了千人左右后,走到了向南去巨鹿的官道,约走了一里多,便被张飞发现。
都是两条腿的,实在跑不过西条腿,除了为首有马匹的几人,其余全被杀散捉拿。
张飞杀了一阵后,也不追赶,收拢兵马,押送俘虏缓缓回城。
等张宝再跑出两三里后,人困马乏,正要休息时,遇到了沿途正在警戒的赵云。
发现张宝的上谷义从发出了信号,并缠住了几人,随后赶来的赵云,抖动枪花,将张宝身边的随从全部挑下马。
张宝正要自刎,又被赵云一箭射中肩膀,随后横枪扫下马,生擒活捉了回来。
刘备看到张宝后,正要开口,贾诩出声道:“君侯,可将贼首押下去,明日斩首示众,送往京师!”
郭典也点头附和,刘备便不再开口,让押下去。
郭典走后,贾诩道:“张角三兄弟罪无可赦,朝廷绝不会心慈手软!主公无需与他对话,以免对方出口恶言,遗人把柄!”
“如有其他交代,吩咐我去便可。”
刘备心中凛然,如今步入朝廷高层的视线,行事一定要再谨慎!
心里斟酌了一下道:“你告诉张宝,我会奏请朝廷,将黄巾贼众发配边郡屯田。”
“想办法让他告诉黄巾军,不要闹事,老实听从安排。”
贾诩领命后,转身出去安排。
次日张宝斩首,看着他脸上毫不畏惧的神色,刘备心中愈发的落寞、沉重!
“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
他们不应该被称为暴徒,一群被榨的赤裸裸的百姓,甚至不能像牲畜一样活下去,最后才奋起还击!
是这个朝廷有罪!这群既得利益者有罪!
想吃饱饭有什么错?想卑微地活着有什么错?
改朝换代或许六七年也能做到,但多花十年功夫,也许能做的更好!
看着脸色沉重的刘备,贾诩代问郭典:“郭太守,不知这十几万黄巾俘虏,当如何处置?”
郭典也很头疼,作为一个正常人,他没有肆意屠杀的爱好,刘备也没有强行要斩首数,双方都是有点良心的人。
但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朝廷不会放过他们,杀多少只怕还不一定!
最后提出了个折中建议:“罚没为奴,流放边郡。”
贾诩等的就是这句话,便让郭典写奏折,流放到上谷郡宁县,让刘备代为署名。
(http://www.isfxs.com/book/GCIIFI-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