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赠离别言惊四座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章 赠离别言惊四座

 

自七月份精盐出手以后,刘备一改西处游玩的旧习。

蹲在屋内,名义上是苦学经书,实际是要看着这两箱黄金。

首到地上又挖出两个坑,把地面填平,放上案几。

才恢复旧日风采,继续西处游荡。

拿出一块马蹄金,换了一万三千多钱。

终于实现了短时间,勾栏听曲的自由。

同时,一边在洛阳内闲逛,一边在学院内,和众弟子打得火热。

连仆役也不放过,各种八卦的信息,都汇聚到自己耳朵里。

比如说洛阳某曹姓尉官,执法无情,操五色大棒,打死了蹇硕的叔叔。

一时之间,洛阳夜里治安,好了许多,人人都安分了不少。

还有朝廷下诏,减免了受灾区域部分的税赋。

肉食方面,也终于实现了自由。

自己身高之前都不到七尺,一米六多,营养缺乏,肯定是重要原因。

毕竟老刘家基因,改造了十几代,遗传方面,应该是没有大问题的。

按照现在的理论,一个人手臂伸展开后,长度约等于身高。

如果自己双臂过膝盖,那肯定是身高出了问题。

好在自己今年,还是生长发育的年龄。

每隔五日,去洛阳吃顿好的。

油水补足后,脸上的菜色也逐渐消失。

九月初秋收时间,卢植在十二日,回到了书院,召集了众弟子。

刘备站在人群中,心里己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得益于发达的八卦网络,刘备三日前收到消息:九江郡蛮族反叛。

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是个合适人选,于是任命为九江郡太守。

因军情紧急,卢植不日即将出发上任。

卢植站在学堂外面的空地上,心里也十分难舍。

自己在这个地方,一边教学,一边读书。

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能扬名、养望。

只是,朝廷任命己经下来了。

为了一地百姓的太平,自己也不能拒绝。

过了一会,同窗高绣拿起点名册。叫了一声“肃静”,然后开始逐个点名。

点名确认到场的人数后,汇报给卢植。

卢植颔首应了一声,高绣又退到人群中。

卢植高声开口道:“今日召集大家,既要考较学业,也有要事相告。

先逐个过下学业进展吧。”

众弟子挨个上前,接受问答。

答不出的,学业进展不及预期的,轻则批评,重则打手心。

刘德然和公孙瓒,大概混了个中评。

刘备则不打算藏拙了,凭借还算出色的记忆力,混了个上评。

卢植也对眼前的这个学生,颇为满意,说了很多勉励的话。

刘备退下后,心里暗自思忖:

“今天肯定是离别了,如果有机会扬名,就在赠离别的诗词上。

用哪首比较好呢?莫愁天下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卢植缓缓开口道:“自熹平元年,某来此地潜心治学。

后来想要教授弟子,传我所学。

三年以来,既能安心读书,又有良才施教,实在是难得的闲适时光。

然而九江郡蛮族反叛,朝廷命我为九江太守,令下之日,即刻前往赴任。”

顿了一下,又道:“众弟子中,有愿意随我前往九江的,可以一起。

不愿去的,可自行返乡或暂居此处。待天下太平,我当还归此处。”

同窗们很多是刚知道这个消息,一时有点懵。

高绣等几人表示,愿意跟在老师身边学习,卢植也颔首示意。

公孙瓒和刘备低头思索, 刘德然一边挠头看刘备,一边抬头看卢植,举棋不定。

过了一会,卢植让高绣登记,愿意跟随前往的学生,又安抚其余众人归去。

最后又道:“此地我欲命名为卢氏书院,待九江太平。我自归还。”

一旁的刘备听着接下来的话,感觉不对劲,老师怎么不按常理出牌?

不应该做个离别诗,或者喝个饯行酒吗?

不然自己怎么祭出杀招,借此机会扬名。

不行,不能等下去了,再等就要喊“散会”了。

既然机会不来,那就主动出击,制造机会。

来学了一年,默默无名的回去,以后怎么举孝廉?

卢植说完话正要离去,只听一人高声叫道:“老师留步!”

“弟子刘备以为,【卢氏书院】不足以彰显老师之德。

备有一言,还请老师指正。”

卢植回头看去,好像是刚才那个,得了上评的学生,学习进度还不错。

于是停下笑道:“那就听听刘备同学的高见了。”

刘备对卢植,和众弟子施了一礼。

缓声道:“老师在此教学,我等弟子自各州,不远千里而来,实在是仰慕老师的品德。”

“虽茅舍土屋,箪食壶饮,我等师生也不改其乐。愚以为可以将此地命名为【陋室】。

室中可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吾师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诗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何陋之有?”

随着刘备高声缓慢吟出,卢植眼中震惊之色俞浓,捋胡须渐渐扯痛了下巴。

好文啊!足以流传天下,流传后世的好文章!

而且,自己的这个书院恐怕要和自己一起扬名天下了!

公孙瓒也是一副离了大谱的样子!

说好的学渣的?说好的不爱学习呢?喜欢声色犬马都是假的吗?

这刘备藏得也太深了吧!

刘德然则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兄长太有学问了,平时不爱读书都是假的。

“谈笑有鸿儒”,原来我也是鸿儒,太有面了。

以后出去拿出这个,谁敢不高看自己一眼。

卢植定了一会,回过神来。

果断道:“好,就叫【陋室】。

高绣,你将陋室之铭记下,书于学堂内,以供观赏。”

又回头问刘备:“你可愿意随我前往九江?”

刘备再拜道:“弟子也想随老师进学。然备自幼失怙,家中仅老母一人,不敢终年不返。”

卢植温声道:“好,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待明后年,如果有机会,你可以来九江寻我。”

又问道:“刘备,你年齿几何?”刘备恭声答道:“弟子今年十五,虚岁己十六。””

“弱冠之龄,你父亲又不在。

我今去九江,不知何时能返,不如先为你取一表字?”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卢植思索了下,道:“就叫玄德吧,希望你明德修身,终有所成。”

又高声对众弟子说:“刘备所诵【陋室之铭】,

虽不足百字,却字字珠玑,足以铭记我等师生之情。

他日流传天下,尔等与有荣焉。”

随后卢植遣散弟子,又留下刘备单独沟通。

得知弟子是幽州涿郡人,更是亲切。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只要保持这个进学势头,等你名声传开后,举孝廉不是难事。

刘备也是感激涕零,紧紧抱住这个时代遇到的第一个大腿。


    (http://www.isfxs.com/book/GCIIFI-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