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母亲的叮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章 母亲的叮咛

 

连接晏昼与青石镇那间冰冷工棚的,是一条跨越了数十公里、时断时续的电话线。这条线,像一根纤细却坚韧的脐带,输送着维持他城市生存的微薄养分——母亲周桂兰省吃俭用汇来的生活费,也传递着故乡那无法摆脱的沉重与温暖。

每次离家返校,或者每月固定的通话日,成了晏昼中专生活中既期盼又倍感压力的时刻。期盼的是听到母亲和妹妹小雨的声音,感受到那份在陌生城市里唯一确定的归属;压力则源于那条电话线另一端,母亲永不更改的、朴素到近乎沉重的叮咛。

返校的日子总是仓促而沉重。清晨,工棚里还弥漫着寒意。周桂兰早己起身,默默地为晏昼准备好简单的行囊——洗干净叠整齐的旧衣服,一小罐自家腌的咸菜(用玻璃瓶装着,怕路上颠破),还有那卷用手帕包好、浸着汗渍的生活费。

“路上小心点。”周桂兰把包递给晏昼,声音干涩。她站在低矮的工棚门口,清晨微弱的曦光勾勒出她瘦削而佝偻的身影,花白的头发在冷风中显得有些凌乱。她看着比自己高出一个头的儿子,眼神里有疲惫,有担忧,还有一种更深沉的、晏昼无法完全解读的东西。

“嗯,知道了妈。”晏昼低着头,不敢首视母亲的眼睛。他接过包,那卷钱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他的手心,也压在他的心上。

“到了学校……”周桂兰顿了顿,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化作那几句重复了无数遍的话,“注意身体,别生病。好好学……别惹事。钱……省着点花。”

她的声音不高,甚至有些沙哑,却像烙印一样刻在晏昼耳边。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多余的嘱咐,只有这最朴素的、关乎生存和安定的三件事:身体、学业、金钱。每一个字,都浸透着母亲在生活重压下磨砺出的、最本能的担忧和最卑微的期望。

“嗯,知道了。”晏昼应着,喉咙有些发紧。他转身,背起行囊,走向通往汽车站的尘土小路。走出很远,他忍不住回头。母亲依旧站在工棚门口那个小小的、灰暗的剪影里,一动不动,像一尊沉默的雕塑,目送着他离开。那一刻,离别的愁绪和对母亲独自支撑家庭的担忧,像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他。母亲的叮咛,在离别的晨风中,显得格外清晰而沉重。

在学校的日子,与家里的联系,主要依靠校外那个偏僻角落的公用电话亭。绿色的铁皮外壳,玻璃上布满污渍和划痕,听筒油腻腻的,散发着一股消毒水和汗馊混合的怪味。每次拨号前,晏昼都要仔细数好硬币——长途电话费不便宜。

“嘟…嘟…嘟…” 忙音过后,是漫长的等待。终于,电话被接起,那头传来母亲熟悉而疲惫的声音:

“喂?”

“妈,是我。”晏昼的声音不自觉地压低,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昼儿啊!”周桂兰的声音立刻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在学校还好吧?没生病吧?”

“没……挺好的。”晏昼靠在冰冷的电话亭壁上,回答总是千篇一律。

然后,便是母亲那永不更改的、如同仪式般的叮嘱:

“注意身体,别逞强。” 这句话背后,是母亲对他独自在外、无人照料的深切忧虑。她怕他像他父亲一样,被生活的重担压垮了身体。她不知道他在计算机机房里熬夜写那些永远写不对的代码,不知道他为了省饭钱常常饿肚子,她只能反复强调这最根本的生存底线。

“好好学,别荒废了。” 这叮嘱里,包含着母亲对那张中专文凭近乎固执的期望。这是她倾尽所有为他铺的路,是她能看到的、唯一可能让他摆脱体力压榨、活得稍微“轻松”一点的渺茫希望。尽管晏昼在电话里从不提及学习的困难和挫败,但母亲似乎总能从那简短的“还好”中,捕捉到一丝无力感。她不懂计算机,不懂编程,她只知道,花了钱,就要“好好学”。

“钱省着点花,别乱买东西。” 这是每一次通话的结束语,也是核心。母亲的声音在说到“钱”字时,总会不自觉地加重一分。她详细询问他食堂的饭菜价格,叮嘱他天冷要加衣(别冻病了花钱),甚至具体到“牙膏买最便宜的就行”。她的精打细算,透过电话线,清晰地传递过来,像一根无形的鞭子,时刻提醒着他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和家庭的窘迫。

晏昼握着听筒,听着母亲絮絮的叮嘱,目光穿过电话亭脏污的玻璃,望向外面城市闪烁的霓虹和匆匆的人流。巨大的反差让他心如刀绞。

母亲的每一句“省着点花”,都像一根毒刺,扎进他心里。他想起自己偶尔因为饥饿难忍,在食堂多买了一个馒头;想起那次咬牙交的十五块郊游费;想起自己对着橱窗里三十多块的U盘望眼欲穿……这些在母亲看来或许就是“乱花钱”的行为,此刻都化作沉重的罪责感,压得他喘不过气。他觉得自己辜负了母亲在砖灰和垃圾堆里佝偻的身影,辜负了她每一滴混着灰尘的汗水。

“好好学”三个字,更是沉甸甸的枷锁。他如何告诉母亲,他在机房面对那些天书般的代码时有多么绝望?如何告诉她,他选择的这个“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的都是些过时的东西,未来可能依旧要去电脑城当个装机的?母亲的期望像一座大山,而他,感觉自己正站在山脚下,仰望那遥不可及的峰顶,徒劳而无力。那份“好好学”的叮嘱,此刻更像是对他无能的无声拷问。

因此,晏昼在电话里永远只说“好”。“妈,我身体好着呢。”“学习……还行,跟得上。”“钱够用,您别担心。”他把所有的困难、迷茫、城市里的格格不入和消费的压力,都死死地咽回肚子里。他不能让母亲再为自己操心了,她那单薄的肩膀,承受的己经太多太多。他只能用一个又一个“好”字,编织一个虚假的、风平浪静的幻象,试图安抚电话那头那颗饱经风霜、却依然为他悬着的心。

通话的最后,母亲总会问一句:“钱……还够吗?”声音里带着小心翼翼和不易察觉的紧张。

晏昼的心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他几乎能想象到母亲问出这句话时,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计算着家里所剩无几的积蓄的样子。

“够……够了妈,您别操心。”晏昼的声音干涩无比,带着强装的轻松,“您和小雨……在家也要注意身体,别太累。”

“嗯,我们好着呢,你别挂念。”母亲的声音似乎轻松了一点。

“那……妈,我挂了,电话费贵。”

“好,挂了吧。”

“咔哒”一声轻响,电话挂断。听筒里只剩下忙音。晏昼却依旧握着话筒,久久没有放下。电话亭狭小的空间里,只剩下他粗重的呼吸声和外面城市模糊的喧嚣。

母亲那几句朴素的叮咛——“注意身体”、“好好学”、“别乱花钱”——像三道无形的符咒,牢牢地烙印在他的灵魂深处。它们承载着母亲深沉的爱与付出,也凝结着这个家庭难以言说的贫困与期望。每一次重复,都加深着晏昼心底那份沉重的愧疚感。他觉得自己像一个负债累累的罪人,背负着母亲的血汗和期望,在这座冰冷的城市里艰难跋涉。前路迷茫,步履维艰,而母亲的声音,如同故乡那座沉默的山,永远矗立在他身后,既是支撑,也是无法卸下的重担。他只能咬紧牙关,把所有的苦涩咽下,在母亲听不到的角落里,继续他那沉默而吃力的前行。


    (http://www.isfxs.com/book/GCJBEG-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