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暗网中的交易
凌晨三点十七分,城郊废弃化工厂的地下停车场弥漫着刺鼻的霉味和机油气息。
沈墨的定制皮鞋踩在渗水的地面上,发出黏腻的回响。这位康禾集团新任CEO刻意选了这处早己停用的交易地点——没有监控,没有信号,连墙壁都吸音的密闭空间。他慢条斯理地整理着袖扣,铂金袖扣内侧刻着"SM"的缩写,在昏暗的应急灯下泛着冷光。
"钱老留的东西,都在这里了。"沈墨从公文包取出一个钛合金保险箱,指纹解锁时蓝光扫过他修剪精致的指甲,"原始监控视频37段,录音84小时,还有..."他故意停顿,翻开箱盖第二层,"赵明远亲手修改的十二份尸检报告底稿。"
阴影中的男人向前一步,露出布满疤痕的右手。他食指戴着枚蛇眼戒指,宝石在黑暗中泛着诡异的绿光。"我们老板很满意。"他操着带东欧口音的中文,递过一份加密合同,"新药专利的优先购买权,按约定给您留着。"
突然,停车场深处传来金属碰撞声。沈墨眼神骤冷,迅速合上箱盖:"你们的人?"
"不。"蛇眼男人按住腰间突起,"是老鼠。"他打了个响指,两个黑影立即向声源处扑去。片刻后传来闷哼和重物倒地声,接着是液体流淌的黏稠声响。
沈墨面不改色地擦净袖口并不存在的灰尘:"下周三,中医研究所挂牌仪式。"他递过一张烫金请柬,"有三个我们的孩子在名单上。"请柬暗纹里,三个名字被做了肉眼难辨的标记——都是林青山团队的核心成员。
第二段:背叛者的救赎
医学院地下三层的特殊实验室里,离心机的嗡鸣声掩盖了门禁的提示音。
林青山正在调试新型质谱仪,这台价值千万的设备是陈志远特批的"秘密武器"。屏幕上的分子结构图不断变换,突然,一条异常曲线引起他的注意——爷爷药方中的君药"雪里见",光谱显示含有某种未登记的生物碱。
"林医生..."沙哑的呼唤从身后传来。
老吴佝偻着站在门口,工装裤上沾满油污。这个曾经在电视上控诉林青山的建筑工人,此刻手里攥着个油腻的塑料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我闺女...确诊了。"他声音嘶哑得像砂纸摩擦,"白血病,需要配型..."
林青山沉默地取下橡胶手套。诊室里,老吴女儿小蕾的骨髓穿刺报告在无影灯下惨白刺眼。报告边缘有深褐色的指印——是血渍干涸的痕迹。
"半年。"林青山突然开口,"你接触的劣质油漆里含苯超标47倍。"他调出老吴半年前的体检报告,肝功指标被红笔圈出,"当时我就警告过你。"
老吴的膝盖重重砸在地上。他撕开衬衣,胸口赫然纹着个二维码,周围皮肤还红肿着。"扫它!"他声音发颤,"钱德贵每次行贿,我都偷偷录像..."
扫码后跳转的加密云盘里,存着数百段视频:卫生局刘科长在豪车里收金条;赵明远在私人会所点数美金;最震撼的是三个月前深夜,钱德贵亲自指挥工人往药材里掺滑石粉的4K视频,连包装袋上的"林记"标签都清晰可见。
"他们抓了我老婆..."老吴突然剧烈咳嗽,吐出的痰里带着血丝,"说如果我反水,就往闺女化疗药里加东西..."
林青山的手按在老吴颤抖的肩上。墙上的电子钟显示04:30,距离中医研究所挂牌还有不到五小时。
第三段:风暴前的宁静
晨曦中的中医研究所筹备处,苏静瑶正在整理最后一批档案。
她的办公桌上堆着三座"小山":左侧是137位患者的完整治疗记录;中间是药材检测报告;右侧则是最危险的——钱德贵案的全部司法材料。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她疲惫的脸上投下细密的阴影。
"你看这个。"她突然举起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里年轻的林爷爷站在某实验室门前,身旁的日文标牌写着"漢方薬現代化プロジェクト"。奇怪的是,照片右下角被人为烧毁,残存的半个印章显示"绝密"字样。
林青山端着两杯决明子茶走近,茶汤里沉着几粒枸杞。"老张凌晨来电,"他指着照片背景里的仪器,"说爷爷笔记里提到过这台'成分分离仪',八十年代就失踪了。"
突然,电视里插播的紧急新闻打断了谈话。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突然在线发表论文,称在林氏古方中发现全新抗癌成分"LS-47"。画面切到康禾集团的新闻发布会,沈墨正对着镜头义正言辞:"该成分与我们正在研发的K-203专利高度相似..."
苏静瑶猛地站起,咖啡杯翻倒在人员名单上。三个被红笔圈出的名字被液体晕开,墨迹中隐约露出针孔大小的蛇形标记——正是今早才新增的实验室助理人选。
窗外,一辆没有牌照的黑色轿车缓缓驶过。后座的男人放下望远镜,拨通了加密电话:"目标确认,'清道夫'就位。"他脚边的医药箱里,整齐排列着十支装有透明液体的安瓿瓶,标签上打印着林青山团队成员的名字。
而在研究所地下室的监控盲区,一个新安装的通风管道滤网上,正缓缓渗出无色无味的雾状气体。
(http://www.isfxs.com/book/GCJCDE-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