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节 合法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四节 合法重生

 

第一段:破茧成蝶的蜕变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青山中医馆"崭新的鎏金匾额上。林青山站在诊所门前,手指轻轻抚过门框上那处被火烧过的痕迹——那是旧诊所唯一保留下来的部分。三年前他初到这座城市时,只背着一个破旧的药囊;如今,这座由百年老宅改造的两进院落里,药香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前厅的百子柜用的是爷爷药铺的老木料,每一格抽屉把手都被磨得发亮;诊室里悬挂着那幅被烟熏过的《黄帝内经》摘录,装裱在防弹玻璃后面;就连院子里那口煎药的老井,都是从老家一块砖一块砖拆运过来的。静瑶从后院走来,手里捧着一叠刚印好的处方笺,最上面一张印着醒目的执业医师编号。林青山接过处方笺时,发现纸张边缘印着一圈暗纹——那是爷爷手绘的百草图谱。

开业仪式上,曾经在城中村免费看病的老邻居们自发排成长队。老张推着轮椅排在第一个,轮椅上挂着他亲手编的艾草平安结。"林大夫,我这腿要不是您当年偷着给扎针,早该锯了。"他嗓门洪亮,引得媒体记者纷纷调转镜头。卫生局的领导正在致辞,突然从人群中挤进来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正是当年第一个投资林青山的王老板。他手里捧着一个紫檀木匣,打开竟是全套失传己久的"砭石"器具。"这是我爷爷留下的,"王老板声音哽咽,"放我手里糟蹋了,该交给真正懂行的人。"林青山接过木匣时,发现最下面压着一张发黄的当票——原来这些传家宝,是王老板偷偷变卖了豪车赎回来的。

第二段:医者仁心的传承

下午的义诊时段,诊所来了位特殊的病人——曾经带头举报林青山的卫生局刘科长。他戴着口罩墨镜,却还是被老张一眼认出来。"哟,这不是当初要封我们诊所的官老爷吗?"老张的大嗓门引得候诊区一阵骚动。刘科长摘了墨镜,露出布满血丝的眼睛:"林医生,我这是...罪有应得。"原来他长期失眠己经发展到轻度精神分裂,西医治疗收效甚微。林青山什么也没说,只是示意他躺上诊疗床。当银针扎入西神聪穴时,刘科长突然泪流满面:"当年那封举报信...是康泰逼我写的..."静瑶悄悄按下录音笔,这段忏悔后来成为扳倒医药集团的关键证据。

傍晚闭馆时,林青山发现门口蹲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男孩怀里抱着个昏迷的小女孩,脚上的布鞋己经磨破。"俺走了三天..."少年一开口就晕倒在地。林青山抱起两个孩子冲进急诊室,诊断发现是重度营养不良伴肺部感染。静瑶在女孩贴身口袋里找到一张字条:"求好心人收留俺妹,她得了怪病,家里钱都花光了..."落款是"一个不称职的哥哥"。治疗持续到深夜,当男孩醒来时,看见林青山正在教他妹妹辨认药材。"想学医吗?"林青山问。男孩盯着墙上挂着的执业证书,突然跪下来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第三段:新程的起点

夜深人静时,林青山独自在药房整理药材。月光透过雕花窗棂,在紫苏叶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静瑶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刚设计好的"乡村医疗站"规划图。"第一批选址定了三个贫困县,"她指着地图上的红点,"正好形成三角形覆盖网。"林青山抓了把决明子撒在图上,深褐色的种子滚向各个村落。"应该再加一个药材种植基地,"他手指划过山脉走势,"这样既能保证药源,又能带动就业。"

电话突然响起,是省中医药大学的刘教授。"小林啊,有个国际传统医学论坛..."林青山打开免提,里面传出激动的嗓音:"世界卫生组织想邀请你做主题报告!"静瑶跳起来碰翻了药篓,五颜六色的药材洒了一地。林青山却望向墙上爷爷的照片,老人慈祥的目光仿佛穿越时空与他对视。晨光微熹时,他提笔在处方笺背面写下新的计划:最上面是"乡村医疗站",中间是"中医传承班",最下面写着"国际交流",而把这些串联起来的箭头旁,他郑重地题上爷爷常说的那句话——"医道无涯,唯诚可渡"。

药炉上的水正好烧开,蒸汽顶起壶盖发出清脆的鸣响。第一缕阳光照进诊所,那本崭新的执业证书在晨光中熠熠生辉,证书下方压着的,是今早刚收到的第一张挂号单。


    (http://www.isfxs.com/book/GCJCDE-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