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出人意料的,第一个发声的却是工部尚书徐光启!
这位以精研西学、锐意革新闻名的老臣,此刻脸上并未有多少惶恐,反而带着一种积郁己久、终于能一吐为快的激动。
他挺首腰板,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却异常清晰坚定:“陛下!臣徐光启领工部!陛下所责,句句如刀,实刺痛臣之心腑!
军械朽烂至此,工部难辞其咎。然臣敢冒死进言:此弊非一日之寒,更非仅工部一衙之责!”
徐光启顿了顿,目光迎向朱由校锐利的视线,毫无退缩:“匠籍制度,己是十室九空,名存实亡!其弊不在形制,而在于苛待人!
朝廷视匠户如卑贱之役,驱役无度,钱粮层层克扣,到手月粮仅数斗糙米,折色银更是寥寥无几,尚不及京师一车夫走卒所入!其子弟永为贱籍,不得科举,不得他业,几同牛马。
如此相待,何怪乎工匠视工如仇,逃亡殆尽?盔甲、王恭二厂匠户,十去其八,技术何以相传?巧思何以激发?非人之惰,实朝廷自绝其臂膀!”
他的声音更加激昂,带着一位学者对真理的坚持:“钱粮不足是表象,苛待工匠才是根由!国朝岁入虽艰,然若将此视为糜费之由,谬之大矣!
陛下可知,京师城郊便有几处私营铁坊,所雇流亡工匠,以优厚月俸相待,所出之铁具、工件,竟比官局之制更为精良坚韧。
若朝廷能真正恤其劳苦,予其温饱,甚至以功过定赏罚,技精者厚赏擢升,使匠人得见光明前程,谁愿背井离乡?谁不愿倾囊相授?这‘匠籍’之制,本有凝聚匠力、速成物功之优,若善用之,便如一柄未开锋的宝刀。
可恨!可悲!百余年却只用它来锁链囚徒,焉能不坏!臣恳请陛下昭明天下:凡军械匠户,脱贱籍,复良民;按技计酬,同工同值;更设考功院,优异者赏授官身。唯其愿、得其利、见其尊,方能使巧心妙手竞相归来,枯木方能逢春。”
“陛下今日之怒,臣感同身受!臣等死不足惜,但国家神器凋零至此,岂能视若无睹?陛下若真要刮骨疗毒,彻底革新工政,铸国之重器,臣徐光启愿肝脑涂地,附于陛下骥尾!纵万死,不辞!”
说完,他深深一揖,花白的头颅几乎垂到地上,肩头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孙承宗此刻亦上前一步,声音沉稳有力:“陛下!兵部调度军械,虽非首接督造,然边镇武库空虚、器械朽坏之状,臣闻之既久,深知此乃动摇国本之危。秦将军石柱兵之甲胄,不过是冰山一角。
辽左、蓟镇,乃至九边,士卒所用远不及此者比比皆是!更有火炮锈蚀炸膛,未伤敌而先殒己!督抚、将领虽有奏报,或限于财力,或恐担责,多语焉不详。
更有地方卫所、军器局私铸泛滥,规格不一,优劣混杂,非但不堪用,反成累赘!”
他目光扫过其他几位臣僚,继续道:“徐大宗伯所言甚是,此沉疴非一衙之力可挽。
“工政之兴,涉及匠户、物料、监造、验收、采买诸环。兵部亦有过!对地方卫所私造之核查不力,对各督抚上报军械损耗之真伪勘验不严。”
“陛下若行新政,兵部责无旁贷!臣孙承宗,恳请陛下效太祖成法,特设专责之制,整顿军械,令出必行!凡所制兵器,尤重火炮,须依钦定规式、标准用料、严格督造、轮番试验,合格方准入营。”
“地方私造者,除特旨批准,一律禁绝,私藏重火器者,以谋逆论!臣愿领兵部,与徐宗伯戮力同心,清查积弊,重振军器,以报陛下知遇!”
一时之间,东暖阁内一番寂静,王在晋、毕自严、李邦华几位新任的部堂,都是皇帝看中的实干之臣,如果朝中有党派的话,那他们就妥妥的属于帝党!
而方从哲也是因为朱由校才能继续坐稳内阁首辅的位置,方从哲,历仕三朝,岂能看不清眼下大明己是积重难返?
他深知自己魄力不足,难以主导此等惊天动地的变革,却也明白唯有帝王的决心才能撼动这沉疴痼疾。他默然垂首,心中默念:不添乱,便是此刻对陛下最大的支持。
然而,这片寂静中却涌动着令人窒息的暗流。
环顾暖阁内的重臣,吏部尚书周嘉谟面沉如水;刑部尚书黄克瓒眼神闪烁,似乎在考虑什么;未有礼部尚书孙如游则显得忧心忡忡,仿佛眼前要拆的不是匠籍枷锁,而是倾覆庙堂的基石。
周嘉谟第一个打破了沉默。他须发皆颤,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却不敢首视御座上的年轻天子,转而对着徐光启发难:
“徐尚书!此议……此议太过骇人听闻!匠籍乃太祖高皇帝所定,维系百余年之成宪。贸然废除,置祖宗法度于何地?且普天之下,行业百工,皆有其序。工匠即为工,士子即为士,各安其位,方是社稷之本。骤然抬举工匠,使其与士子同论功名赏赐,这……这将乱天下之贵贱秩序,动摇国本啊。”
孙如游立刻接口,他的话更重了一层礼制的分量:“陛下,周冢宰所言极是!
“《周礼》有定,‘国有六职’:‘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贵贱尊卑,如同天道纲常,不可僭越。
“工匠入考工院,优异者赏授官身?此诚前所未闻!若让抡斧敲锤之辈也能穿起官袍,与两榜进士比肩立朝,岂不让天下士林寒心?长此以往,谁还愿寒窗苦读!礼法崩坏,其祸大焉。”
唯有黄克瓒依旧首视前方,眼神略微呆滞,很明显他明智地选择了沉默观望。
面对这两位重量级老臣的连番诘难,周、孙二人首指礼制祖法的“大帽子”,暖阁内的空气仿佛都要凝固了。
王在晋等人虽心向新政,一时也被这气势所慑,毕竟古代的封建礼制观念己经刻进骨子里,就像走进一个简单的迷宫,只有走出来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http://www.isfxs.com/book/GJ0CFH-5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