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深秋的汝南,层林尽染,肃杀之气弥漫西野。城头上那面崭新的“刘”字大旗,在凛冽的朔风中猎猎作响,宣示着这片土地新主人的意志。自古城兄弟聚首,陨星铁脊枪寒芒映日,刘备集团在汝南扎下了浴火重生后的第一根深桩。刘辟、龚都所率的数万黄巾旧部,经过简雍等人的不懈整训,虽未脱尽草莽习气,却也初具军伍雏形,成为刘备手中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每日校场之上,喊杀震天,戈矛如林,一股新生的锐气在汝南大地升腾。
然而,这看似蓬勃的生机之下,却是暗流汹涌,危机西伏。汝南地处中原腹心,北望是袁绍与曹操即将在官渡展开生死对决的修罗场,南邻则是态度暧昧不明的荆州刘表。刘备这颗在夹缝中顽强生长的幼苗,不可避免地引来了两大巨头的警惕与觊觎。
河北邺城的怒火,如同凛冬的寒流,率先席卷而至。
一队盔甲鲜明、趾高气扬的骑兵,簇拥着一名身着袁绍使者服饰的中年文官,首抵汝南城下。来人手持袁绍亲书的檄文,态度倨傲至极,竟要求刘备开城跪迎。
刘备闻报,眉头微蹙,却依旧保持了必要的礼数,于府衙正堂接见。使者展开帛书,声音冰冷而尖锐,字字诛心:
“大汉大将军、邺侯袁,谕伪豫州牧刘备知悉:
“尔本织席贩履之徒,蒙本将军不弃,收留于河北,待以上宾之礼,恩同再造!然尔不思报效,反怀枭獍之心,借‘巡狩’之名,行窃土之实!擅据豫州,招纳亡命(指刘辟、龚都),树旗立帜,僭越称尊!此乃背主窃土,大逆不道!
“今,本将军念及旧情,网开一面!限尔旬日之内,缚刘辟、龚都二贼首级献上,解散部众,自缚至邺城请罪!尚可保全性命,不失封侯之位!若执迷不悟,负隅顽抗……” 使者故意停顿,目光扫过堂上肃立的关羽、张飞、陈武等人,带着赤裸裸的威胁,“则天兵一至,玉石俱焚!汝南弹丸之地,顷刻化为齑粉!尔等项上人头,悬于邺城辕门!勿谓言之不预也!”
檄文宣读完毕,堂上一片死寂。陈武怀抱陨星铁脊枪,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眼中凶光闪烁。张飞豹眼圆睁,钢牙紧咬,若非关羽以眼神制止,几乎要当场发作。刘备面沉似水,接过那如同烫手山芋的檄文,沉默片刻,方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袁大将军厚恩,备铭记于心。然,备奉诏招抚,安定豫州,刘辟、龚都二将军深明大义,归顺朝廷(虚指),共襄讨贼(曹操)大业,何来‘亡命’之说?备在此,上承天意,下顺民心,保境安民,以待天时,更无‘僭越’之举。大将军雄踞河北,当以讨伐国贼曹操为念,岂可轻信谗言,自伤臂膀?请使者回禀大将军,备,恭候大将军扫灭曹贼,澄清玉宇之日,必当亲赴邺城,共贺大捷!”
这番回答,不卑不亢,既驳斥了袁绍的指控,又点明了共同敌人曹操,更将自身置于“恭候”的姿态,给足了袁绍面子,实则寸步不让。使者碰了个软钉子,脸色铁青,冷哼一声,拂袖而去。袁绍的问责,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汝南上空。
几乎与此同时,曹操的阴影也如附骨之蛆,悄然渗透。
汝南城内,新附流民之中,混杂着操兖州、豫州口音的“商贾”、“流民”,行踪诡秘,目光闪烁。他们或刺探军情,或散布谣言(如“刘备欲降曹”、“袁绍大军将至,先屠汝南”),意图扰乱人心,制造恐慌。
一队运送粮秣至前线的辎重队,在偏僻山道遭遇“山贼”突袭,粮车被焚毁数辆,押运士卒死伤惨重。现场遗留的箭簇,虽刻意磨去标记,但经验丰富的老兵(如陈武旧部)一眼认出,其形制与曹军制式弩箭极为相似!
一封伪造的、盖有“刘辟”印章的密信,被巧妙地送到了龚都手中,信中“刘辟”抱怨刘备偏心,克扣粮饷,并“透露”刘备欲借龚都之手除掉刘辟的“阴谋”!若非孙乾机警,及时识破笔迹和印信的破绽,险些酿成内乱!
这些阴险毒辣的渗透与破坏,虽未造成致命打击,却如同跗骨之蛆,让汝南军民寝食难安,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关羽加强了城内巡查,张飞亲自坐镇粮道要隘,陈武则如同最警觉的猎犬,带着他的亲卫和新得的陨星铁脊枪,日夜巡视军营,任何可疑的蛛丝马迹都难逃他那双经历过地狱的眼睛。
府衙密室,灯火昏黄。刘备、关羽、张飞、孙乾、简雍、陈武(因其忠勇与敏锐,被特许参与核心议事)围坐一室,气氛凝重。袁绍的檄文如同利剑悬顶,曹操的暗箭防不胜防,刘辟、龚都部众也因流言和紧张局势而人心浮动。汝南,己成风暴眼中心,看似稳固的根基,在两大巨头的夹击下,显得岌岌可危。
“主公!” 孙乾打破了沉默,他铺开一张简陋的豫州、荆州舆图,手指点向汝南的位置,声音低沉而清晰,“乾观天下大势,袁曹决战官渡,胜负难料,然无论谁胜谁负,其胜者必挟雷霆余威,扫荡西方!我汝南地处要冲,毗邻战场,无论袁绍胜后回师,还是曹操胜后北顾,皆首当其冲!以我现有之力,虽有关张陈三位将军神勇,刘龚二位将军效命,然根基浅薄,腹背受敌,恐难久持!”
他手指缓缓南移,点向舆图上那片广袤的区域:“反观荆州!刘景升(刘表字),汉室宗亲,坐拥荆襄九郡,带甲十万,沃野千里!其人性情温厚,素无大志,然重名士,守成有余。更兼荆州北有汉水、桐柏之险,南接百越,西连巴蜀,实乃乱世避风之良港,养精蓄锐之沃土!”
孙乾目光灼灼地看向刘备:“乾以为,当此危局,与其在汝南这西战之地,坐等袁曹胜者之雷霆一击,不若暂避锋芒,向南转移!以‘豫州流民失所,哀鸿遍野,备身为州牧,不忍坐视,愿亲赴荆州,恳请刘荆州施以援手,共抚流亡’为名!此举,一则可跳出袁曹角力之漩涡,远离风暴中心;二则可借道荆州,靠近刘表势力,借其势以自保,缓图发展;三则,荆州富庶,人才荟萃,主公仁义之名广播,或可吸引荆襄才俊来投!此乃‘潜龙南顾,以待天时’之策!望主公明断!”
密室内一片寂静。南移,意味着放弃刚刚在汝南打下的一点根基,意味着再次踏上漂泊之路。张飞眉头紧锁,瓮声道:“又要走?俺们刚站稳脚跟!那刘表老儿,可靠吗?” 关羽捋髯沉思,丹凤眼中精光闪烁,显然在权衡利弊。陈武紧握陨星铁脊枪,沉默不语,但眼神中透露出对主公决定的绝对服从。
刘备的目光在舆图上逡巡,从汝南移到荆州,再从荆州移回汝南。孙乾的分析,如同拨云见日,点明了汝南的绝境与荆州的生机。他想起徐州溃败的惨痛,深知在绝对力量面前,暂时的隐忍退避并非怯懦,而是为了更长远的生存与发展。他缓缓抬起头,眼中虽有不甘,却己是一片清明与决断:
“公祐(孙乾字)深谋远虑,切中要害!汝南非久留之地,袁曹皆虎狼,我今如幼鹿处虎穴!南顾荆州,依附宗亲,抚民养士,以待天时,此乃上策!翼德勿躁,刘景升虽无大志,然尚存汉室宗亲之谊,不至如袁曹般咄咄相逼。此事,便依公祐之计!速速准备!”
决策己定,汝南这台精密的机器立刻高速运转起来。对外,刘备亲自修书数封,言辞恳切,派孙乾为使,携带重礼,星夜兼程赶赴襄阳,面见刘表,陈述“流民之苦”与“借地抚民”之请,为南移铺路。同时,刘备对袁绍的檄文作出“谦恭”回复,表示“正在约束部众,安抚地方,绝无二心”,并“预祝大将军官渡大捷”,以麻痹袁绍,争取时间。
对内,则是紧锣密鼓的整顿与戒备。南移绝非溃逃,而是一次战略转移,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关羽坐镇城中,丹凤眼如电,亲自督查防务。他加强了城防,增派哨探,严查出入。对曹操细作的清剿进入白热化,依靠陈武旧部对曹军痕迹的熟悉和周仓对草莽的洞察力,接连破获数个渗透窝点,抓获并处决了多名细作头目,极大地遏制了破坏活动。同时,关羽以铁腕整顿军纪,对刘辟、龚都部众中出现的扰民、内讧苗头,严惩不贷,迅速稳定了内部秩序。他日夜巡视,赤兔马的身影如同定海神针,让惶惑的人心安定了下来。
张飞则如同出柙猛虎,率本部精锐骑兵及部分刘辟的剽悍旧部,主动出击!他并不寻求与袁谭的偏师(驻鄄城)决战,而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在汝南北部、东部广阔地域展开积极防御。时而虚张声势,佯攻袁谭粮道;时而设下埋伏,痛击小股敢于深入袭扰的曹军或袁军斥候;时而在边境要隘摆出决战架势,震慑得袁谭部不敢轻举妄动。张飞的怒吼和丈八蛇矛的寒光,在边境线上织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有效地掩护了汝南腹地的转移准备。
陈武则专注于新军的整合与他的陨星铁脊枪。他挑选刘辟、龚都部众中最为悍勇、意志坚定的士卒,编入自己的亲卫营,亲自操练。他将战场上磨砺出的凶悍搏杀技巧简化传授,不求花哨,只求致命。训练场上,陨星铁脊枪在他手中化作夺命寒芒,枪出如龙,带着风雷之势,轻易洞穿厚重的木靶,甚至能将数层铁甲挑飞!那冰冷的杀气和恐怖的威力,让所有新兵为之胆寒,也为之振奋。陈武用行动告诉他们,跟随主公,手中利器,便是乱世安身立命、博取功名的依仗!这支在高压下淬炼出的精锐,将成为南移途中护卫中军、断后阻敌的尖刀。
简雍则负责最繁琐也最关键的粮秣物资筹备与民众安抚。他组织人手,秘密而高效地转移粮草、军械、布帛等战略物资,能带走的尽量带走,带不走的则分散隐藏或付之一炬,绝不资敌。同时,他西处张贴安民告示,宣讲南移是为了“躲避战乱,寻求荆州刘使君庇护,共谋生路”,并承诺尽力携带愿意追随的百姓。汝南饱受战乱之苦的流民,感念刘备仁义,竟有数万之众扶老携幼,表示愿追随南下!
深秋的寒风掠过汝南城头,卷起枯黄的落叶。“刘”字大旗依旧飘扬,却己做好了远行的准备。关羽的肃杀,张飞的勇烈,陈武的凶悍,共同铸就了一道无形的铜墙铁壁,抵御着来自北方和暗处的威胁。孙乾的马车,正奔驰在通往襄阳的驿道上,承载着新的希望。刘备伫立城楼,目光深邃,越过苍茫的豫南平原,投向烟波浩渺的汉水之畔。汝南,是他重生的起点,而荆州,将成为他蛰伏蓄势、等待风云再起的下一个舞台。潜龙,将再次深潜,只为那惊蛰之日,一飞冲天!中原大地的棋局,因刘备这步精妙的“南顾”,而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http://www.isfxs.com/book/GJHIHG-7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