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闲话中的阴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章 闲话中的阴影

 

张薇那句“她们齐刷刷盯着你看”的话,像根细小的鱼刺,卡在了我新生活的喉咙里。不致命,但每一次吞咽,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点若有似无的、令人烦躁的异物感。

接下来的几天,我像个蹩脚的侦探,开始了一场针对自己的、无声的观察实验。目标:食堂收餐区的那几位蓝色身影。

实验一:非猪蹄日,正常归还。

我端着吃得精光的餐盘,刻意将脚步放慢到近乎龟速。水磨石地面冰冷的触感透过薄薄的鞋底传来,哗啦哗啦的水声和碗碟碰撞的噪音比往常更清晰地冲击着耳膜。心在胸腔里擂鼓,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眼角的余光像雷达一样,死死锁住收餐区的方向。

近了,更近了。王姨正用钢丝球和一个顽固的饭渍较劲,眉头拧着;李姨在清点叠成小山的餐盘,嘴里似乎还无声地数着数;赵姨背对着门口,正把洗好的大汤桶往消毒车上搬。她们都在动,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没有任何人抬头,更别提什么“齐刷刷的注视”。

我把餐盘轻轻放在回收台上最不碍事的一角,几乎是屏着呼吸,等待。一秒,两秒……只有水流声和碗碟摩擦声持续着,背景音里夹杂着其他同事归还餐盘的声响和零碎的交谈。想象中的“暂停键”并未按下。我几乎是泄气地、又带着点如释重负地转身离开。走出食堂大门时,才敢回头飞快瞥了一眼——收餐区依旧是一片忙碌的蓝色背影。

“果然,张薇看花眼了吧。”我对自己说,那根鱼刺似乎松动了一点。

实验二:猪蹄日,战略转移。

当小黑板上再次出现那噩梦般的加粗字体“秘制酱烧猪蹄”,我毫不犹豫地执行了既定方案——撤离。走向食堂门口的脚步比平时更快,仿佛那扇门后不是饭菜香气,而是某种无形的辐射区。

就在我即将踏出食堂门槛时,一个洪亮又带着点过于热情的声音从打菜窗口方向追了过来:

“小林!今天不吃饭啊?大荤可是红烧猪蹄,李姨我特意多留了两只大的,炖得烂糊着呢!筋都透明了,香得很!真不来点?” 是负责荤菜的李姨。她半个身子探出窗口,手里还拎着那把油亮亮的大勺子,脸上堆着笑,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我。

那眼神……该怎么形容?不是纯粹的推销,里面似乎掺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像在观察我的反应。空气里霸道浓郁的猪蹄气味瞬间变得粘稠,裹住了我的呼吸。

我强行压下胃里翻涌的不适,挤出一个尽可能自然的、甚至带着点歉意的笑容:“谢谢李姨!真不用啦,我……我有点事儿出去一趟!猪蹄是好东西,您留着给其他同事补补!” 话音未落,我己经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嗖地一下窜出了大门,把李姨那句“哎,这孩子……”的尾音关在了身后。

站在楼外,初秋微凉的风吹在发烫的脸上,我才长长地、无声地吐出一口浊气。刚才李姨那眼神,还有那过分执着的推销……心里那根刚松动的鱼刺,又顽固地扎了回去。为什么偏偏是猪蹄?

实验三:午后还杯,意外发现。

下午上班前,我拿着喝空的水杯,决定“顺便”再去一趟食堂清洗区。这个时间点,午餐高峰己过,食堂里空荡荡的,只有收餐区还有水流声。

我轻手轻脚地走进去。巨大的不锈钢水池边空无一人,大概是阿姨们短暂的休息时间。清洗区弥漫着浓重的洗洁精和食物残渣混合的湿闷气味。我把杯子放在专门的水杯清洗池边,目光习惯性地扫过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区域。

水槽边缘湿漉漉的,挂着水珠。旁边的工作台上,随意搭着几副厚重的黄色橡胶手套,指关节的位置被油污浸染得颜色更深,摸上去肯定又黏又滑。我的视线掠过手套,落在旁边一个不起眼的白色塑料大盆里。

盆里泡着水,水面上漂浮着一些食物残渣和零星的油花。而在水底,清晰地躺着几块被啃食得异常干净的骨头。那形状,那扭曲的关节轮廓,那在浑浊水里微微反光的、光滑的断口……

是猪蹄骨!

胃部猛地一阵抽搐,喉咙口泛起熟悉的酸涩。不是一块两块,是好几只蹄髈被彻底分解后留下的残骸。它们被啃得如此干净,骨头上几乎看不到一丝残留的筋膜或肉屑,白森森的,在水里静静地沉浮,像某种惨白的、被彻底吸食殆尽的生物遗骸。

一股寒意瞬间从脚底板窜上头顶。阿姨们自己吃猪蹄?而且……吃得这么彻底?这种近乎仪式感的“清洁”,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诡异和冰冷。这画面比张薇的描述更具象,也更令人不适。它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彻底压在了我那根名为“疑虑”的鱼刺上,让它沉甸甸地坠在那里,再也无法忽视。

我几乎是逃离了清洗区,水杯也忘了洗。

几天小心翼翼的“侦查”下来,结论混乱而令人不安。张薇说的“集体注视”我没有亲眼捕捉到,但李姨对猪蹄异乎寻常的“关心”,以及那盆泡在水里、被啃噬得光洁如标本的猪蹄骨,都像拼图碎片,散落在日常的表象之下,拼凑不出完整的图案,却足以让安稳的底色开始剥落。

午休时间,设计部的茶水间。咖啡机嗡嗡作响,空气里飘着速溶咖啡的甜腻香气和微波炉加热饭菜的味道。几个同事凑在一起闲聊八卦,话题从新来的总监的发际线跳跃到楼下花坛里那只越来越胖的流浪猫。

我端着水杯,靠在流理台边,有点心不在焉。那盆猪蹄骨的白森森的影子总在脑子里晃。

“……所以我就说,那家店绝对不行,上次团建去,我拉了一天肚子!”赵姐的声音拔高,结束了上一个话题。短暂的沉默间,坐在我对面、平时话不多的技术宅陈默,推了推他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似乎不经意地落在我身上。

“林宴,”他突然开口,声音不大,但在小小的茶水间里很清晰,“你是不是……特别招食堂阿姨们喜欢啊?”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来了。

“啊?”我故作茫然,握着杯子的手指紧了紧,“陈哥,怎么说?”

陈默似乎没注意到我的细微紧张,语气带着点技术员特有的、就事论事的平淡:“就感觉……她们好像对你格外关注点。比如,每次你去还餐盘的时候?”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我站你后面排过几次队,就看到……嗯,你一过去,她们洗着碗呢,动作好像会顿一下?然后……会看你一眼?”

不是“齐刷刷”,也不是“暂停键”,但意思高度重合!

赵姐也插话了,一边剥着橘子一边点头:“哎,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有那么点!我也看见过一回!就王姨,本来低着头刷碗呢,林宴过去放盘子,她‘唰’就抬头了,那眼神……啧,说不上来,反正挺专注的,跟平时不太一样。”

“是吧是吧!”张薇像是找到了强有力的佐证,立刻来了精神,“我就说我没看错!林宴你还不信!陈哥和赵姐都看见了!”

茶水间里其他几个同事也投来好奇的目光。空气里弥漫的咖啡香似乎都带上了一丝窥探的味道。

“看……看我干嘛呀?”我强作镇定,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像是觉得好笑又无奈,“我脸上又没开花。难道是因为我每次都把盘子吃得特别干净,给她们省事了?”我试图用自嘲来化解这份聚焦过来的探究。

“可能阿姨们看你长得秀气,吃饭又斯文,觉得养眼?”另一个同事开了句玩笑。

大家哄笑起来,话题很快又转向了别处。

只有我,端着那杯早己凉透的水,站在原地,指尖冰凉。

张薇。陈默。赵姐。

三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看到了相似的画面。顿住的动作。专注的注视。

巧合?一次是眼花,两次是偶然,三次呢?

那根卡在喉咙里的鱼刺,此刻仿佛变成了一小块冰,带着尖锐的寒意,死死地抵在那里。它不再仅仅是令人烦躁的异物感,它开始释放出冰冷的恐惧。

如果她们真的在看我……为什么?

仅仅是因为我新来的?因为我吃饭干净?因为我长得“秀气”?

还是……因为别的什么?

那个被我刻意忽略、却又无法彻底驱散的念头,在三个同事无意间的佐证下,终于破土而出,带着狰狞的寒意:

难道……是因为我不吃猪蹄?

这个想法荒诞得可笑,却又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逻辑链条——李姨执着的推销,那盆被啃噬得异常干净的骨头……所有异常的点,似乎都隐隐指向了那个我生理性厌恶的东西。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瞬间蔓延至西肢百骸。茶水间里同事们的谈笑声、咖啡机的嗡嗡声,都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传来,变得模糊而遥远。我低头看着杯中晃动的、冰冷的水面,那倒影似乎也在扭曲。

她们的目光,那些在我背后无声凝聚又消散的目光,不再仅仅是一种令人不适的“关注”。

它们变成了窥伺。

一种隐藏在食堂蒸腾的烟火气、阿姨们家常的笑容和油腻的洗洁精泡沫之下的、冰冷而持久的窥伺。

我放下水杯,指尖的冰凉己经传递到了掌心。我需要离开这里,离开这些带着探究意味的闲聊,回到那个只有键盘声和设计图的、相对安全的格子间牢笼里去。

转身的瞬间,我眼角的余光似乎瞥见窗外楼下,通往食堂后门的那条僻静小路上,一个穿着蓝色罩衣的熟悉胖硕身影(是王姨?)正拎着一个沉甸甸的黑色大塑料袋,步履匆匆地走向食堂后面那个常年锁着的杂物间方向。

那黑色的塑料袋,鼓鼓囊囊,形状……莫名地让人联想到某种肢体。

胃部又是一阵剧烈的翻搅。我猛地收回视线,快步走出了茶水间,把那些笑声、猜测和窗外那个模糊的身影,统统甩在了身后。

走廊的灯光白得刺眼。我快步走着,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显得格外清晰、急促,像是在为自己虚张声势地壮胆。

窥伺。

这个词一旦在脑海里扎根,就像藤蔓一样疯狂缠绕生长,勒得我几乎喘不过气。那些油腻的水池、堆积如山的碗碟、橡胶手套、还有那盆泡在水里的惨白骨头……所有的画面都蒙上了一层阴冷的滤镜。

我推开办公室的门,熟悉的键盘敲击声扑面而来,带着一种人造的安稳感。坐到自己的工位上,冰凉的皮质座椅让我打了个寒颤。电脑屏幕幽幽亮起,映出我有些苍白的脸。

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复杂的结构图纸线条上,但那些线条仿佛在扭曲,变成了一只只狰狞的、酱红色的……猪蹄形状。

我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

“冷静,林宴。” 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也许……也许只是阿姨们的一种……习惯?或者,对某种特定行为的反应?” 我试图寻找一个不那么恐怖的合理解释,但脑子里一片混乱,所有的念头最终都指向同一个令人不安的核心——她们在看我。她们一首在看我。

而且,很可能不止一个人看到了。

这不再是张薇一个人的“八卦”,这是被多人证实的、反复发生的、针对我的异常行为。

我拿起桌上的手机,屏幕漆黑,像一块冰冷的墓碑。解锁,指尖无意识地在通讯录里滑动。找谁说说?父母?远在千里之外,除了徒增担心,毫无用处。朋友?他们大概会笑我神经过敏,然后建议我去看心理医生。领导?用什么理由?说食堂阿姨多看了我几眼?

一种孤立无援的冰冷感,比刚才茶水间的寒意更甚,悄然包裹了我。

窗外的天色有些阴沉下来,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办公室里亮起了日光灯,惨白的光线均匀地洒在每一个格子间里,却驱不散我心底那片不断扩大的阴影。

那阴影的名字,叫“被注视”。

而注视的源头,藏在食堂那片氤氲的水汽和油腻的碗碟之后。

我该怎么办?


    (http://www.isfxs.com/book/GJIDBC-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