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最终父女俩还是买了些纸笔回去。
尽管已经是最次的纸了,那一打还是花了足足半两银子。
纪婉清心想,往后若是家里的生意做大了,像这种生意上的往来,算账、记账什么的,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不仅是她要识字。
他们全家都得一起识字,还得学些简单的算学知识。
“爹,咱们回头就去村里问问有没有村塾吧?”
纪婉清靠在车斗里,扬起小脸看向自家老爹宽敞笔挺的脊背。
趁着现在冬日里没有什么活计,到明年开春前,他们每日都可以抽些时间认些字,当村夫可以,那也得是个有文化的村夫。
“嗯,回去我就去找里正问问。”
纪元平点了点头,他觉得,既然现在家里有条件了,他们夫妻俩不识字也就罢了,家里的三个孩子能多读些书还是好的。
他的要求也不高,只希望孩子们日后能识字、记账,过年的时候能帮家里写些对联就行了。
接下来,父女俩又去集市上买了十几斤新鲜的猪肉。
在纪婉清的强烈要求下,又买了两只陶土坛子。
父女俩这一趟走得又快又顺,回到村里时,也才刚到晌午时分。
周氏正在做饭,正添着柴火呢,没想到就听到了院外传来了牛车的声音,再一抬头,便发现丈夫和大女儿回来了。
“孩子他娘,咱们回来了!”
纪元平把牛牵到边上吃草去了,又推着木车进了院子。
周氏连忙站起身,把沾满灰尘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嗫嚅着嘴唇问道:“怎么着,那菜人家收了吗?”
其实她觉得,人家收不收都没有什么关系,大不了他们自个儿留着吃就是了。
反正也都是些家常菜,卖不上什么价钱也正常。
纪元平一听就笑开了。
他一边把肉提下车,一边笑道:
“人家不仅收了,而且还是高价收的。往后,咱们棚子里那些菜,每隔五天,就得给人家送些过去,你就放心吧!”
“那就好,那就好!”周氏放心了,一抹舒心的笑也悄悄爬上了眼角。
纪婉清刚把纸和笔送进堂屋里,这会儿又忙着搬坛子。
“娘,咱们今天就把冬菜都备起来吧?”
纪婉清把两只陶罐放在了墙根底下,气喘吁吁地说道。
往常他们在北地的时候,都是用陶缸腌酸菜的。
可上辈子,纪婉清和外婆住在一起的日子里,大多数时候,家里都是用坛子腌个两三坛,就够吃上一年了。
再加上,现在他们地里的菜都没长起来,也没有那么多能腌制的,所以自己只买了两个坛子回来。
周氏点了点头。
随即又招呼家里几个孩子:“婉荷,永乐!快去洗把手,准备准备该吃饭了。”
吃过午饭后,趁着今天天气不错,太阳照的身上暖洋洋的。
纪婉清把两个陶罐洗了,又用开水烫了一遍后,放在阳光底下晾晒着,随后又挎起篮子,带了把刀,拉着弟弟和妹妹去屋后头的半山坡子上挖野菜去了。
上回进山打栗子的时候,她就盯上那几捧又大又绿的雪里蕻了。
许是当初住在这儿的人家,种了这些菜,后来成熟过后漏了些种子在地里,于是这地方就年年长雪里蕻了。
这种菜属于芥菜变异的一种,膳食纤维丰富,还伴着丝丝辣味。
不过腌制过后,经过发酵,它的那股辛辣的劲儿就自然消失了,是冬天里一道不错的菜肴。
可以炖肉,做酸菜鱼,还能炒成小菜,配粥吃。
而且极其耐储存,腌上两坛,几乎就可以从年头吃到年尾了。
得先把这些菜洗干净,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个几天,等雪里蕻彻底晒蔫吧了,再加入粗盐,用手细细揉搓,让盐分彻底渗入其中。
等到叶子变成了深绿色,就可以放到坛子里面,静静发酵了。
这在她的前世又叫做雪菜。
等到雪菜吃厌了,再挤干水分,晒干了就是干菜了,拿来炒肉很香哦。
早上他们买的猪肉是清晨屠夫现杀的,暂时还不能腌制,必须得彻底放冷了,最好是隔夜过后再腌制。
所以一直待到太阳几近落山,周氏才开始动手处理这些猪肉。
把肉放到一个大木盆里,外面均匀地抹上一层盐,再放到一个大缸里开始腌制,大概过个七八日,就可以拿出去晾晒了。
而趁着夜色,纪元平去了趟里正爷家。
他到里正家门口的时候,里正正在家里美滋滋地喝着酒吃着肉呢。
纪元平站在院门口轻咳两声:“里正叔,方便进来跟您说几句吗?”
“咳咳——”
里正一听到纪元平的声音,整个人的神经顿时条件反射似的紧绷起来,刚抿了一口酒,正准备细品呢。
这一惊之下,突然呛得咳嗽不止。
“哎呀,老爷子啊,你悠着点呀!”贺老婆子嗔怪道,一面又赶紧走到里正边上,给他拍背顺气。
“咳咳!!”里正狠狠地咳了两声,总算是止住了,连忙站起身迎了出去。
“是纪家兄弟啊,这么晚来有什么事儿吗?进来坐进来坐。”
“里正叔,您没事吧?这么晚还来打搅您,实在是抱歉了。”这一闹,弄得纪元平都有些不大好意思了。
“没事儿,进来说吧。”
里正赶紧摆了摆手。
这位爷,现在就是他们村里的主儿,必须得供着,他哪敢有半句怨言?
如此,纪元平便也不再推辞了:“里正叔,咱们村里有村塾吗?”
村塾。
里正的眼底闪过一丝惊讶,难不成……他打算供家里的孩子读书?
这不会是知县大人的意思吧?
里正皱着眉思索了一番,久久才开口道:
“咱们村里是有个老童生办了个村塾,不过,他那儿只有短学,没有长学,平日里也就农闲的时候,村里几个孩子在里面,跟着他后面学些算数、识些字……若是想走科举之路的话,怕是不大行了。”
里正越说,纪元平的眼睛就越亮。
这村塾,不就正好解了他们的忧?
纪元平连忙追问道:“里正叔,咱们都是庄稼人,能认些字就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哪里还敢想科举之事?您能带我去那位先生家吗?今晚就把事情定下来!”
(http://www.isfxs.com/book/JHBBJH-10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