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的蓝玫瑰
爱华第一次遇见那株会发光的蓝玫瑰时,正蹲在城郊废弃的玻璃花房里捡碎瓦。三月的风卷着柳絮钻进来,她鼻尖沾了点灰,却盯着角落石缝里的微光挪不动脚。那花只有拇指大小,花瓣像浸在水里的蓝绸缎,最神奇的是花心,正一闪一闪泛着月光似的银芒。
“你也是被人丢下的吗?”爱华伸出指尖,轻轻碰了碰花瓣。指尖刚触到绒毛般的花萼,那蓝光突然大盛,像被吹亮的烛火,吓得她往后一缩,膝盖撞在生锈的花架上。
从那天起,爱华每天都揣着面包和喷壶来花房。她发现这花怪得很:普通玫瑰喜阳,它却总躲在阴影里;浇多了水会蔫,反而要沾点清晨的露水才精神。更奇怪的是,每当她对着花念叨烦心事——比如便利店打工时被骂,和同事有点小摩擦,或是攒不够钱租带阳台的房子……那蓝光就会变亮,花瓣还会轻轻颤动,像在拍她的手背。
“要不叫你‘小蓝’吧。”爱华用碎布擦干净玻璃花房的一扇小窗,阳光斜斜照进来,刚好落在小蓝旁边的青石上。她没注意到,自己说话时,小蓝的花蕊正悄悄转出一粒金粉,沾在了她的发梢。
半年后,爱华在花市租了个小摊位。她没卖常见的玫瑰百合,反而摆了些从野外挖来的蕨类、干枝,还有亲手画的花卉明信片。生意不算好,但她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收摊后跑回花房看小蓝。
那天傍晚下暴雨,爱华冲进花房时,发现小蓝的根须正从石缝里钻出来,缠在一块刻着模糊花纹的旧铜牌上。她蹲下来想挪开铜牌,手指刚碰到金属,突然一阵眩晕——眼前闪过无数画面:维多利亚时代的贵妇捧着蓝玫瑰参加舞会,民国的画家在月下为花调色,还有个穿粗布衣裳的小姑娘,把蓝玫瑰种在战乱时期的窗台上……
“原来你见过这么多人啊。”爱华喃喃道,雨点击打玻璃的声音突然变轻了,她看见小蓝的花瓣上渗出一滴露珠,落在铜牌上,竟映出了她自己的脸——只是那影像里的她穿着古代襦裙,正将蓝玫瑰种在一个白色瓷盆里。
从那以后,爱华发现自己多了些“怪本事”。邻居奶奶总说胸口闷,她帮着修剪窗台的茉莉时,指尖不小心蹭到花叶,奶奶的咳嗽竟好了;花店老板抱怨新到的绣球总养不活,她去帮忙整理花束,碰过的绣球第二天都竖起了花茎。最神奇的是,她画的花卉明信片开始“活”过来——画上的薰衣草会飘出香味,樱花图上的花瓣会轻轻颤动。
“小蓝,是你给我的超能力吗?”爱华摸着铜牌上渐渐清晰的花纹,那是朵六瓣蓝玫瑰的图案。小蓝的蓝光温柔地包裹住她的手,花蕊里又转出一粒金粉,这次落在了她画具旁的空白纸上,瞬间绽开一朵立体的纸玫瑰。
秋天时,花市要举办“最美花坊”比赛,爱华犹豫着报了名。她用枯枝和苔藓搭了个微型花房模型,又在模型中央放了朵用蓝丝线绣的玫瑰。比赛当天,她的摊位前围满了人——不是因为模型多精致,而是那朵丝线玫瑰上,竟然真的凝结着一颗会发光的露珠。
“这姑娘是不是会魔法啊?”有人小声嘀咕。爱华红着脸想解释,却看见评委里有个白发老爷爷,正盯着模型里的蓝玫瑰出神。
散场后,老爷爷拦住她:“孩子,你这手艺像极了我祖母。”他从怀里掏出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位穿旗袍的女子,手里捧着的正是一朵蓝玫瑰,背景是爱华常去的那个玻璃花房。“祖母说,这花能记住每一个真心爱它的人,还会把她们的心意变成礼物。”
爱华猛地回头看向花房的方向,仿佛看见小蓝在暮色中轻轻摇曳。她这才明白,那些被她帮助过的人,那些画里活过来的花,都是小蓝悄悄传递的“爱”的回声。
如今,爱华的花摊前总摆着一块木牌:“分享你和花的故事,可换一支手工花。”常有老人来念叨院子里的月季,姑娘们讲暗恋时送的雏菊,爱华一边听一边用彩纸折花,指尖偶尔会闪过一丝极淡的蓝光。
而在那个玻璃花房里,小蓝的根须己经缠满了整块铜牌,上面的蓝玫瑰图案在月光下闪闪发亮。每当爱华来浇水,花瓣就会蹭蹭她的脸颊,像在说:“你看,爱从来不会被丢下,它只是换了种方式,在人间开成了花。”
(http://www.isfxs.com/book/EEEJCB-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