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十九章 初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七十九章 初遇

 

夜色像浓稠的墨汁,缓慢地浸染着校园。曼雅独自走在回宿舍的林荫道上,路灯的光晕在地上拖出她长长的、略显孤单的影子。白天张扬父亲那通歇斯底里的电话,仿佛还在耳边嗡嗡作响。她知道,此刻的张扬,一定又在刘洋的宿舍里。

这个认知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曼雅的心尖上,带着一种微妙的酸涩和无力。

她太了解刘洋和张扬之间那种超越了寻常友谊的羁绊。那是在无数次拳脚和泪水里淬炼出来的。曼雅不止一次听张扬提起过,那个同样瘦小、却总像护崽母鸡一样挡在他身前的刘洋。昏暗的筒子楼楼道里,醉醺醺的父亲挥舞着皮带或酒瓶,小小的刘洋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去,用自己单薄的脊背承受大部分怒火,然后拉着吓呆的张扬躲进某个角落。记忆里弥漫着碘伏和红药水的刺鼻气味,还有刘洋笨拙却无比轻柔地给张扬青紫的伤口涂药时,紧抿的嘴唇和专注的眼神。

“他就像我的影子,不,比影子更可靠。”张扬曾这样形容刘洋,语气里有种近乎依赖的坦然。从小到大,从破败的家属院到明亮的大学校园,从鼻青脸肿的孩童到身形挺拔的青年,“刘洋和张扬”仿佛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名词。所有人都习惯了他们的形影不离——食堂同桌,图书馆邻座,球场上配合默契,甚至张扬偶尔的任性胡闹,最后收拾残局的也总是那个沉默却无处不在的刘洋。

这份坚固得如同堡垒般的情谊,曾让曼雅觉得安心。可当她成为张扬的女朋友后,这份安心却悄然变了质。

她爱张扬,爱他阳光笑容下偶尔流露的脆弱,爱他努力挣脱原生家庭阴影的倔强。但每次张扬遭遇来自父亲的又一次精神或言语上的重击(如今更多是电话里的咆哮),他下意识寻求的港湾,不是她的怀抱,而是刘洋那间熟悉的宿舍。曼雅能做的,似乎只是事后递上一杯温水,看着他手臂上刘洋新涂的、还未干透的药膏,听着他复述刘洋那些冷静的分析和宽慰的话语。

一种难以言喻的疏离感攫住了她。她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徘徊在那座由二十年苦难与守护筑成的堡垒之外。刘洋的存在,像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开了她和张扬最深的伤痛与依赖。她忍不住去想:在张扬心里,那个能真正抚平他伤痕、给他安全感的人,究竟是谁?是作为恋人的她,还是那个早己融入他生命骨髓的刘洋?

这种想法让她恐慌,也让她感到一丝不光彩的嫉妒。她厌恶这样的自己,却又无法摆脱这种如影随形的疑虑。

就在这时,“交换生”的消息像一阵风,吹进了她烦闷的心湖。一个远离熟悉环境,远离那令人窒息的“形影不离”,去一个陌生国度呼吸不同空气的机会。这念头一旦滋生,便如野草般疯长。或许距离能带来新的视角?或许离开,能让她看清自己在这段三角关系(虽然刘洋从未越界,却比任何情敌都更具威胁)中的位置?又或许,只是单纯地想逃开这份让她喘不过气的、无力的醋意。

申请的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首到踏上异国的土地,曼雅才真切感受到一种混杂着自由与孤独的眩晕。

新环境的第一场小型欢迎会上,人群喧闹。曼雅端着果汁,安静地站在角落,试图融入这陌生的热闹,目光却有些游离。就在这时,一阵略显生涩却充满热情的吉他声响起,并不完美,几个音符甚至跑了调,却带着一股奇异的、首击人心的生命力。

她循声望去。一个男生坐在窗边的矮凳上,微低着头,手指在琴弦上略显笨拙地拨动,眉头微蹙,神情却异常专注。灯光勾勒出他侧脸的轮廓,带着一种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的纯粹。他似乎完全不在意周围的目光,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旋律里,一遍遍尝试着某个小节,那份固执的认真劲儿,莫名地让曼雅紧绷的心弦松弛了一瞬。

“嗨,不好意思,弹得有点烂,吵到你了吗?”一曲终了(或者说中断),男生抬起头,正好对上曼雅的目光。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容干净爽朗,像冬日午后穿透云层的阳光,毫无阴霾,“我叫李天照,天文系,但梦想是组个乐队,虽然现在只会这几个蹩脚的和弦。”他晃了晃手里的吉他,坦率得可爱。

曼雅看着他眼中毫无保留的热爱和那点小小的窘迫,突然觉得,在这个全然陌生的地方,这串跑调的音符和这个叫李天照的男生,像一扇意外打开的窗,涌进了一股带着阳光味道的新鲜空气。她轻轻摇了摇头,嘴角不自觉地弯起一个久违的、轻松的弧度:“没关系,挺好听的。我叫曼雅。”

在远离旧日牵绊的异国天空下,一段新的旋律,似乎悄然开始了前奏。而远方,那间熟悉的宿舍里,暖黄的灯光下,刘洋正小心翼翼地给张扬手臂上被电话砸到的地方涂着药膏,动作依旧如当年般轻柔专注,未曾改变。


    (http://www.isfxs.com/book/EIEHEG-8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