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女性的原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二章 女性的原罪

 

周扬那句“情结”和“公平纯粹”的评价,像一根冰冷的针,没有刺破皮肤,却精准地扎进了刘敏早己千疮百孔的心湖深处。痛感并不尖锐,却带着一种迟滞的、弥漫性的寒意,让她在深秋的校园里行走时,感觉连阳光都是冷的。

她没有回宿舍,而是走进了学校图书馆。厚重的书卷气和绝对的安静包裹了她,像一层暂时的保护壳。她找了一个靠窗的角落坐下,摊开专业书,视线却无法聚焦在那些教育理论上。周扬那副理所当然、甚至带着某种道德优越感的表情,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

为什么?

这个巨大的问号,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在她的心头。

为什么社会对男性的“经验”如此宽容,甚至将其视为一种资本?何亚非那样的男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女朋友,在朋友间吹嘘自己的“战绩”,旁人听了,或许会心一笑,调侃一句“你小子行啊”,却鲜少有人会指责他“不干净”、“不自爱”、“贬值”。仿佛男性的情史丰富,是勋章,是阅历,是“会疼人”、“懂女人”的证明。而女性呢?无论她的“第一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失去的——懵懂无知时的被骗、情到浓时的自愿、甚至是暴力胁迫下的痛苦——只要不是在婚姻的神圣殿堂里进行的,就会被某些人(比如周扬)打上“不纯洁”、“掉价”的烙印。那层薄薄的生理结构,竟成了衡量一个女人全部价值的标尺?

刘敏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书页粗糙的边缘。她想起自己的身体,那具每个月都要经历一次“洪水猛兽”侵袭的身体。从十几岁初潮开始,伴随而来的腹痛、腰酸、头痛欲裂、情绪低落、莫名的疲惫……如同定期的刑罚。那几天,她需要比平时付出更多的意志力才能维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这是女性与生俱来的、无法选择的生理负担。然而,社会对此的认知和体谅有多少?更多时候,月经被污名化,被视为“晦气”、“不洁”,需要遮遮掩掩。女性在经期的痛苦和不便,往往被一句轻飘飘的“多喝热水”或“忍忍就过去了”打发掉。她们默默承受着,如同背负着一种无形的原罪。

而在感情与社交中呢?

女孩主动表达好感,可能会被解读为“轻浮”、“倒贴”;

女孩穿着自己喜欢的、稍微显露身材的衣服,可能招致“不检点”、“想勾引人”的恶意揣测;

女孩不幸遭遇骚扰甚至侵害,“受害者有罪论”总是如影随形——“谁让她穿成那样?”、“谁让她去那种地方?”、“谁让她不拒绝得再强硬点?” 仿佛受害者的“不够无辜”才是罪魁祸首,加害者的行为反而被淡化甚至合理化。

刘敏感到一阵窒息。她想起自己高中时被何亚非欺骗、流产的痛苦经历,以及周扬那番话带来的二次伤害。她的痛苦、她的挣扎、她失去的,在这些人眼中,竟成了她“价值”的减分项?成了她“不配”获得纯粹感情的理由?这公平吗?

更沉重的,是生育的压力。

刘敏的目光扫过图书馆窗外,看到远处教学楼里亮着的灯光。她想起自己非常敬佩的一位专业课女老师,张教授。张老师学识渊博,讲课深入浅出,充满激情,是系里的青年骨干。去年,张老师怀孕了。起初大家还表示祝贺,但渐渐地,刘敏发现张老师出现在讲台上的次数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资历尚浅但精力充沛的男助教。后来听说,张老师因为孕期反应严重需要保胎,产假休完后,系里以“照顾其身体和孩子”为由,将她调离了教学一线核心岗位,安排到了一个清闲但毫无发展前景的后勤行政岗位。张老师热爱的讲台,她投入心血的研究项目,她原本清晰可见的晋升路径,就这样被一个“为了你好”的名义,轻飘飘地移交给了他人(通常是男性)。系主任在解释时还语重心长:“张老师啊,孩子小,需要母亲,后勤工作压力小,时间灵活,更适合你现在的情况。”

“更适合”……

刘敏咀嚼着这三个字,只觉得无比讽刺。这真的是“照顾”吗?还是用温柔刀进行的、对女性职业生命的无声阉割?一个女性,仅仅因为她拥有生育的能力并行使了这个能力,就自动失去了在专业领域与男性公平竞争的机会?她的价值,就从知识创造者、教育者,被强行压缩、定义为“母亲”?而占据了她原有位置的男性,是否真的比她更优秀?还是仅仅因为他不会怀孕、不会休产假?

她翻开一本社会学著作,目光停留在关于性别角色分工的章节。冰冷的理论此刻在她心中激起了惊涛骇浪。她终于明白,周扬的“情结”绝非个例,它只是根植于整个社会结构性性别不平等土壤上的一株毒草。这种不平等,从女性初潮时就被迫面对的生理羞耻开始,到婚恋市场上对女性“贞洁”的苛刻审视,再到职场中对育龄女性或明或暗的排斥与歧视……环环相扣,形成了一张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网。

“受害者不够无辜吗?”刘敏在心中无声地诘问。

“女性生来就带着原罪吗?”

“我们努力读书、工作,想证明自己的价值,最终却要被一层生理结构、被一种社会强加的功能(生育)所定义、所限制、所否定吗?”

图书馆的灯光安静地洒落。刘敏合上书,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她的眼神不再是受伤小兽般的迷茫和痛苦,而是燃烧起一种冰冷的、带着穿透力的火焰。那火焰里,有对周扬之流“愚蠢”男人的彻底蔑视,有对何亚非这种玩弄感情者的深刻憎恶,但更多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和愤怒——对这套扭曲的、不公的、束缚了无数代女性的社会价值观的愤怒!

她不会再因“不是”而自我贬低,不会再因他人的偏见而动摇。周扬的抛弃,反而成了压垮她对“被爱”幻想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成了她彻底看清这荒诞规则的契机。

她的价值,不需要由任何男人来评定,更不需要由一层膜来证明!

她的战场,在书本里,在课堂上,在未来她将要站立的讲台上!

她要挣的天地,不是依附于某个男人,而是要在这片充斥着不公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不屈的意志,硬生生凿出一片属于她自己的、不容侵犯的领地!

至于那些抱着“情结”不放的“愚蠢男人”?刘敏嘴角再次勾起那抹嘲讽的弧度。

“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的路,不需要你们的认可,更不屑于踏入你们用偏见划出的牢笼。”

她拿起笔,在笔记本的扉页,用力写下了一行字:

“我生来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注:此句化用自张桂梅校长创办的华坪女高校训,体现女性自立自强的精神)

图书馆的灯光,照亮了她坚毅的侧脸,也照亮了她心中那条愈发清晰、虽布满荆棘却通向光明的道路。这一次,她为自己而战,也为千千万万被同样规则束缚、审视、贬低的女性而思考。觉醒的种子,己在血泪与屈辱的废墟上,破土而出。


    (http://www.isfxs.com/book/EIEHEG-9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