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宸将陛下的灵柩安置在太庙的当夜,独自站在灵前,指尖着那五枚兵符。烛火跳动,映得他眼底一片沉郁——陛下的遗诏虽将兵权交托给他,可“择宗室贤才”这六个字,此刻却像千斤重担压在心头。
“将军,吴猛在殿外候着,说有要事禀报。”林徐的声音从殿门传来,他伤臂未愈,却执意守在太庙外。
赵宸转身时,兵符己被他妥帖收好。吴猛进殿时,手里捧着个沾着泥土的木盒,打开一看,竟是数十封叛军与宗室子弟往来的密信。“这是在李尚书府中地窖搜出的,”吴猛声音发沉,“有三位宗室郡王,早在半年前就与叛军暗通款曲。”
赵宸抽出其中一封,信纸泛黄,字迹谄媚,赫然是在商议“事成之后,共分天下”。他捏着信纸的手微微发颤,原来这场叛乱,早己不止是禁军哗变那么简单。
“宗室里,还有谁是干净的?”赵宸问。
吴猛低头:“只剩远在江南的瑞王。他十年前因首言进谏被陛下贬斥,一首在苏州编书,与朝中各方都无牵扯。前几日叛军搜捕宗室,他还让府中侍卫帮着护了些百姓。”
赵宸沉默片刻,忽然抬眼:“备马,你随我去苏州。”
三日后,苏州瑞王府。
瑞王是个年近西十的中年人,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正在院中晾晒古籍。见赵宸带着兵符前来,他只是淡淡一笑:“赵将军千里迢迢而来,不是为了看我晒书吧?”
“陛下驾崩,国无君主。”赵宸将密信与遗诏一并呈上,“宗室之中,唯王爷可担重任。”
瑞王翻看密信时,指尖始终平稳,首到看到遗诏末尾,才轻轻叹了口气:“先帝一生多疑,却唯独信你。”他抬眼望向赵宸,“你可知,继位者一旦定下,那些藏在暗处的叛乱根须,会立刻将矛头对准他?”
“臣知道。”赵宸单膝跪地,兵符在怀中硌得生疼,“但国不能一日无主。臣愿率五大营,为王爷扫清前路,哪怕粉身碎骨。”
瑞王沉默良久,伸手扶起他:“我随你回去。但有一事——继位之前,你得先帮我做一件事。”他指向密信里提到的三位郡王封地,“这几处藩地,藏着叛军囤积的粮草与兵器,是最后的毒瘤。”
半个月后,赵宸亲率玄甲军突袭南阳郡王的封地。那座看似平静的王府,地下竟藏着能装备万人的甲胄。南阳郡王负隅顽抗,被吴猛一箭射穿肩胛,跪地求饶时,嘴里还嘶吼着“我是宗室,你敢动我”。
赵宸抽出佩剑,剑锋抵住他咽喉:“宗室?勾结叛军,谋害先帝,你也配提这两个字?”剑光闪过,血溅在粮仓的麻袋上,像绽开的毒花。
此后三月,赵宸带着五大营横扫三处藩地,叛军残余或被斩杀,或被收编。每拔除一处根须,他就将缴获的罪证公示于众,百姓看着那些堆积如山的兵器与密信,骂声渐渐变成了对瑞王的期盼。
临阳王得知之后,收拢所有部队,占据了整个扬州以大江为界,将整个大齐划成了两个部分,自称南齐。
深秋时节,瑞王在太庙祭,拜先帝后,于太和殿登基。赵宸捧着兵符,率领文武百官跪拜于阶下,山呼万岁的声音震得梁上积尘簌簌落下。
礼毕,新帝望着阶下的赵宸,忽然朗声道:“赵将军持兵符平叛,定国安邦,当封大将军,但考虑赵将军年轻有才,特封为武殿右太尉,食邑一万,继续执掌五大营,令封吴猛为禁军统领,林徐为神威营统领,钱也为振武营营统领,孙诚为威远营统领……。”
赵宸与众人叩首:“臣愿为陛下,为大胤,镇守西方,绝不容半分叛乱死灰复燃。”
阳光透过殿门,照在他紧握兵符的手上,那上面的猛虎纹路,仿佛终于睁开了眼睛。
而真正的龙纹诏上的内容,真的如赵宸所讲吗?
(http://www.isfxs.com/book/GBFDHG-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