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慧心巧手自寻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章 慧心巧手自寻踪

 

夜色如墨,苏府内却因苏婉的辗转难眠而透着一丝不安。陆辰安在书房对玉佩的细致研究,苏婉并不知晓,她此刻满心都是对绿萼遭遇的悲愤与对陆府所谓调查的不信任 1。在她看来,陆辰安虽然答应查案,但终究是陆家人,难保不会被家族利益所左右,将调查引向对陆府最有利的方向,从而忽略了真正的凶手,甚至让绿萼蒙受不白之冤 。

“私会陌生男子?”苏婉坐在自己闺房的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嘴角勾起一抹苦涩而愤怒的冷笑,“这般拙劣的谎言,亏他们想得出来!”

她与绿萼情同姐妹,绿萼的品性她再清楚不过 。那丫头平日里见到生人都会脸红,连大声说话都少有,怎会做出那等不知廉耻之事?更何况,那枚从不离身的护身符,便是最好的反驳。

不行,不能就这么干等着陆辰安的调查结果。绿萼的清白,必须由她来守护!

苏婉霍然起身,原本因悲伤而略显憔悴的脸上,此刻写满了决绝与行动力。她是苏家大小姐,锦官城首富苏万年的掌上明珠,苏家在锦官城的人脉与财力,虽不及陆家在官场上的权势,但在商贾市井之间,却有着陆家难以比拟的灵活性与渗透力。

她决定,要自己着手调查,从绿萼生前的点点滴滴入手,寻找那些被陆府忽略的、或者刻意掩盖的线索。

天色微明,苏婉便打发了贴身丫鬟小桃去办几件事。她没有惊动父母,也不想让陆辰安知晓她的小动作。她的调查,更侧重于人情与细节,这是她作为一个女子,一个与绿萼朝夕相处之人的独特优势。

首先,她想到了绿萼的社交圈。绿萼虽然是她的贴身丫鬟,但平日里在苏府,也与一些女仆、绣娘有些往来。尤其是在准备她嫁妆的这段时日,绿萼常去府里的绣坊,与那里的绣娘们一起参详绣品样式,挑选丝线。

苏婉换上了一身素雅的便服,避开府内主要通道,径首来到了位于苏府后院的绣坊。

清晨的绣坊尚有些安静,只有几位早起的绣娘己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见到苏婉亲自前来,绣娘们都有些惊讶,纷纷起身行礼。

“诸位姐姐妹妹不必多礼。”苏婉摆了摆手,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我今日来,是想向大家打听一些关于绿萼的事情。”

提及绿萼,绣坊内的气氛顿时有些凝重。几个与绿萼平日里走得近些的绣娘,眼圈都有些泛红。

苏婉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我知道大家心里都难过。绿萼她……她去得突然,我也希望能早日查明真相,还她一个公道。所以,我想请大家仔细回忆一下,绿萼在出事前的那些日子,可有什么异常的言行?或者,她有没有向你们提起过什么特别的人或事?”

绣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多是摇头。绿萼平日里话不多,心思也藏得深,即便有些心事,也未必会轻易向外人吐露。

就在苏婉心头涌上一丝失望之际,一位年约三旬,名唤巧云的绣娘轻声道:“大小姐,要说异常……奴婢倒想起一件事。绿萼妹妹她心灵手巧,这点咱们绣坊里的人都知道。”

苏婉点了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她回忆起,绿萼确实有一双巧手,不仅针线活出色,还会编织一些精巧的小玩意儿。她手腕上戴着的一串用五彩丝线编织的平安络子,便是绿萼亲手为她编的,样式别致,结法也颇为特殊 。

巧云继续说道:“绿萼妹妹擅长一种很特别的络子编织法,据说是她家乡那边传下来的手艺,能编出许多繁复又好看的花样。大小姐您赏给她的那些好丝线,她除了给您做些配饰,平日里也喜欢自己琢磨着编些小东西。只是……”

她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只是,奴婢记得,前些时候,绿萼妹妹除了平日里常编的那些花样,似乎对一种很古老的编绳技法很感兴趣。有一次,她还拿着一本有些破旧的线谱问过奴婢,那上面的绳结样式,奴婢也是闻所未闻。”

“古老的编绳技法?”苏婉心中一动,“什么样的技法?”

“奴婢也说不上来,”巧云摇了摇头,“只是觉得那些绳结打得特别复杂,不像是寻常装饰用的。绿萼妹妹说,那是她偶然从一本杂书上看到的,觉得有趣,想学学看。”

苏婉又追问了几句,但巧云也说不出更多有用的信息。她只记得绿萼当时神情专注,似乎对那种编绳技法投入了不少心思。

从绣坊出来,苏婉的心情愈发沉重。绿萼研究古老的编绳技法,这与她的死有什么关联吗?

她又想起了绿萼在苏府时,与几位同样来自江南水乡的老妈子和绣娘关系较好,她们偶尔会用家乡话聊些体己话 。或许,从她们那里,能得到一些不同的线索。

苏婉打定主意,便让小桃去请那几位与绿萼同乡的老妈子过来问话。她则独自一人,在苏府的花园里慢慢踱步,脑海中不断回忆着与绿萼相处的点点滴滴,希望能从中捕捉到任何被忽略的细节。

锦官城的街市渐渐热闹起来。苏婉派出去的人,也开始陆续回报一些消息。她不仅在府内查访,还动用了苏家在外面的一些人脉,去打探绿萼生前是否有过什么不寻常的外部接触,或者购买过什么特别的物品。

午后,一位苏婉派去城中一家老字号绣庄打探消息的管事回来禀报,绣庄的掌柜回忆起,绿萼在几日前,确实曾独自去过店里,但并非购买寻常的丝线绣品,而是向一位在绣庄做了几十年的老师傅请教过一些关于丝线韧性和打结技巧的问题。

这条线索,让苏婉的心跳漏了一拍。她立刻决定,要亲自去拜访那位绣庄的老师傅。

那是一家位于锦官城南城的老绣庄,门面不大,却因手艺精湛而远近闻名。苏婉在管事的陪同下,很快便见到了那位年过花甲的王师傅。

王师傅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一双手上布满了常年与针线打交道的痕迹。听闻苏婉的来意,她仔细回忆了片刻,点了点头。

“苏大小姐,您说的那位绿萼姑娘,老身有印象。”王师傅缓缓说道,“约莫是七八天前吧,她来过老店。那姑娘手巧,人也谦逊,问的问题都与一些极细巧的丝线活计有关。”

“她都问了些什么?”苏婉急切地追问。

王师傅眯起眼睛,似乎在努力从记忆的尘埃中搜寻:“她问老身,什么样的丝线最是纤细却又最坚韧,不易断裂。还问了一些……关于如何在丝线上打出不易察觉的、细小的标记结的方法。”

苏婉的心猛地一沉。

王师傅像是想起了什么,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惊奇:“对了,她还特地向老身讨教了一种我们江南老辈人之间流传的‘结绳语’。那可是一种非常冷僻的法子了,是用特殊的绳结组合来传递一些简单的讯息,如今己经很少有人知道了。老身也是年轻时听我师傅提过一嘴,略知皮毛。当时老身还好奇,一个年轻姑娘家,怎么会对这种近乎失传的老手艺感兴趣。”

“结绳语?!”苏婉失声惊呼,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一种用于在丝线上打出隐秘记号的“结绳语” !绿萼在死前,为何要特意去学习这种冷僻的技艺?她想用它来记录什么?还是……传递什么消息给谁?


    (http://www.isfxs.com/book/GCGFIE-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