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泥土里的伙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章 泥土里的伙伴

 

青石镇中心小学的日子,对晏昼来说,依旧是灰蒙蒙的。书本上的字依旧像纠缠的毛线,算术题依旧是天书,老师偶尔扫过角落的目光依旧带着不易察觉的叹息。家里的空气永远弥漫着沉重的压力和无言的辛酸。他像一株生长在石缝里的小草,沉默、畏缩,习惯性地将自己缩在教室最不起眼的角落。

然而,在这片贫瘠的童年土壤里,两抹意外的亮色,像倔强的野花,悄然绽放——他结识了李强和王海。

第一次真正注意到李强,是在放学后工棚区附近那片堆满废弃砖头和杂物的荒地。那天,晏昼因为作业本上满是红叉,被老师留下多写了几遍,回家晚了。他背着破旧的帆布书包,低着头,踢着路上的小石子,心里沉甸甸的。走到荒地时,忽然听到一阵喧闹的叫骂声和追逐声。

“站住!小兔崽子!把东西还给我!”一个高年级的胖墩气急败坏地吼着。

前面一个瘦小的身影像猴子一样灵活地在砖垛间窜来窜去,手里似乎攥着什么东西,边跑边回头做鬼脸:“来啊,胖子!追得上算你本事!”

那瘦小的身影正是同班的李强。晏昼对他有点印象,因为他总坐在教室后排,上课不是偷偷折纸飞机就是捅咕前桌,是老师重点“关照”的对象。此刻,李强显然又惹了麻烦。

晏昼下意识地想躲开,不想惹事。但李强慌不择路,一头朝他这边撞了过来。两人“哎哟”一声撞了个满怀,都摔倒在满是尘土的地上。李强手里的东西也掉了出来——是一个半旧的铁皮青蛙发条玩具。

“快!帮我拦住他!”李强龇牙咧嘴地爬起来,看到是晏昼,眼睛一亮,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晏昼还没反应过来,那胖墩己经追到眼前,气势汹汹地伸手就要抓李强。

也许是李强那声“帮我”里带着的信任,也许是胖墩那副欺负人的嘴脸让晏昼想起了工棚区某些人的目光,一股莫名的勇气(或者说同仇敌忾)冲上头顶。晏昼猛地从地上爬起来,张开双臂,挡在了李强前面。他个子不高,身体单薄,但眼神里有一种被逼到墙角的、小兽般的凶狠。

胖墩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这个平时闷不吭声的“小豆芽”敢挡路。就在这电光火石的一瞬,李强己经麻利地捡起铁皮青蛙,撒丫子跑远了,还不忘回头喊:“晏昼!谢了!明天请你吃烤红薯!”

胖墩气得跳脚,眼看追不上李强,又见晏昼梗着脖子挡在那里,只好骂骂咧咧地走了。

晏昼站在原地,心脏还在怦怦首跳,手心全是汗。他不知道自己刚才哪来的勇气。

“嘿!够意思!”李强不知从哪里又钻了出来,笑嘻嘻地拍了下晏昼的肩膀,把那个铁皮青蛙塞到他手里,“喏,战利品!归你了!那胖子抢我的弹弓,我才顺他这破玩意的!”

晏昼看着手里那只油漆剥落的铁皮青蛙,第一次感觉心脏被一种陌生的、带着点冒险刺激的暖流击中。他没有朋友,这是第一次有人对他说“够意思”,第一次有人把“战利品”分给他。

王海的加入则平静得多。王海是班里为数不多成绩还过得去的,他个子不高,戴着副用胶布缠着腿的旧眼镜,总是安安静静的,下课也常常在座位上看一本卷了边的旧书。他家境似乎也不太好,住在离工棚区不远的一条更破旧的小巷里。

一次放学,天降大雨。晏昼没有伞,缩在校门口窄窄的屋檐下,看着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溅起水花,想着冒雨跑回去母亲会不会担心。李强早就像泥鳅一样溜得没影了。

“一起走吧?”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晏昼回头,是王海。他撑着一把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旧伞,伞骨都有些变形了。

晏昼有些犹豫,他习惯了独来独往。

“我家在那边,”王海指了个方向,和工棚区顺路,“雨太大了。”

晏昼点了点头,钻进了王海那把小小的、漏风的伞下。两个瘦小的身体挤在一起,小心翼翼地避开地上的水洼。雨水顺着伞的破洞滴下来,落在晏昼的肩膀上,有点凉,但他心里却感到一种奇异的安稳。

路上,两人都没怎么说话。走到王海家那条更狭窄、更潮湿的小巷口时,王海从书包里掏出一本破旧的连环画,封面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这个……你看过吗?”王海问,镜片后的眼睛亮晶晶的。

晏昼摇摇头。家里的钱连吃饭都紧,哪有钱买小人书。

“给你看,”王海把书塞到晏昼手里,“看完了还我就行。李强那家伙,借了从来都不还。”他语气里带着点无奈,又有点笑意。

晏昼捧着那本带着体温的、卷了边的连环画,像捧着一件珍宝。

就这样,三个同样出身贫寒、性格迥异的男孩,像三棵被遗忘在角落的小树,在命运的风雨中,根须不知不觉地缠绕在了一起。

李强,像一团跳动的火焰。他胆大包天,精力过剩,爬墙上树、掏鸟窝、打架惹事是家常便饭。他总能找到各种稀奇古怪的“乐子”,比如带晏昼和王海去废弃的砖窑探险,或者用捡来的铁丝做弹弓打麻雀(虽然常常打不准)。他嗓门大,爱吹牛,讲义气,谁要是欺负晏昼和王海,他第一个撸袖子冲上去。他像一道刺破晏昼灰暗世界的闪电,带来了喧闹、冒险和肆无忌惮的笑声。

王海,则像一汪沉静的潭水。他话不多,喜欢看书,脑子里装着各种从旧书摊淘来的故事和稀奇古怪的知识。他会告诉晏昼和李强天上的星星叫什么名字,会讲水浒里的好汉故事,甚至能画出复杂的迷宫图。当李强惹祸或者晏昼因为学习沮丧时,他总是那个默默倾听、然后轻声安慰或者想出解决办法的人。他像一块温润的石头,给晏昼带来知识的微光和心灵的慰藉。

晏昼,是他们之间最沉默的那个,也是最坚韧的那个。他话少,但做事踏实,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做到。李强的冒险计划,他是最可靠的执行者;王海借给他的书,他总是保护得最好,看完准时归还。他有着超乎年龄的忍耐力,能默默承受李强和王海难以想象的困苦。他的存在,像一根定海神针,让李强的火焰不至于失控,也让王海的沉静有了坚实的依靠。

他们成了形影不离的“三人帮”。

放学后,他们常常流连在堆满废弃物的荒地或镇子边缘的小河边。李强带着他们疯跑、打闹;王海找块干净的石头坐下看书,或者给他们讲故事;晏昼则安静地跟在旁边,偶尔被李强拽入“战斗”,或者被王海的故事吸引得忘了烦恼。

他们会分享一切能找到的“好东西”:李强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烤得半生不熟的红薯;王海书包里藏着的几颗快要融化的水果糖;晏昼捡到的、形状奇特的鹅卵石或者漂亮的玻璃弹珠(虽然他自己一个也没有)。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在三个孩子眼里,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藏。

他们互相打气。晏昼作业不会做,王海会耐心地讲解,李强就在旁边插科打诨逗乐子;李强被老师罚站,晏昼和王海会偷偷给他递纸条、做鬼脸;王海被巷子里的大孩子欺负,李强和晏昼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即使被打得鼻青脸肿也不退缩。

在晏昼灰暗、沉重、充满无助的童年里,李强的火焰和王海的微光,如同穿透厚重乌云的阳光,在他冰冷的心底投下了一抹温暖而明亮的色彩。这份在泥土里结成的友谊,粗糙,却无比坚韧;简单,却弥足珍贵。它让晏昼第一次感受到,在这个冰冷的世界里,他并非孤身一人。有两个伙伴,愿意和他一起,在贫瘠的土地上,笨拙而顽强地生长。这份情谊,成了他童年记忆里,最鲜亮、最难以磨灭的印记。


    (http://www.isfxs.com/book/GCJBEG-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