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生存的滋味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章 生存的滋味

 

流水线的轰鸣不再是初来时的惊骇,它己化作一种背景噪音,一种持续不断的、令人神经麻木的低频嗡鸣,深入骨髓。日复一日,晏昼、林晓薇、张小玲像三颗被强行嵌入巨大机器的螺丝,在固定的轨道上,重复着固定的动作,消耗着固定的生命能量。

时间不再是流动的河,而是被切割成以秒计算的、永无止境的循环。晏昼的手指在细小的电容电阻间翻飞,速度被迫提升到了极限。指尖被元件尖锐的边缘划破,渗出血丝,很快又在汗水和反复摩擦中凝结,变成粗糙的硬痂。长时间保持高度紧张的姿势,让他的脖颈和肩膀僵硬得像石头,后腰一阵阵酸痛难忍。每一次短暂的休息哨声响起,他瘫在硬邦邦的塑料椅上,感觉全身的骨头都在呻吟。而林晓薇和张小玲,她们纤细的手腕早己被沉重的气动螺丝枪震得麻木、红肿,虎口处磨出了水泡,水泡破了又磨,变成一片火辣辣的嫩肉。塑料外壳粗糙的边缘无数次割破她们的手指,简单贴上的创可贴很快被汗水浸透、脱落。传送带永不停歇,组长鹰隼般的目光如芒在背,稍慢一步,堆积如山的产品和随之而来的厉声斥责便如影随形。疲惫,是渗透到每一个毛孔、每一块肌肉的沉重铅块。

结束长达十小时甚至更久的劳作,回到那个八人间的宿舍,并非解脱,只是换一种形式的煎熬。空气永远弥漫着一股难以散去的汗馊味、脚臭味、廉价方便面汤味和潮湿霉变的混合气息。空间逼仄得令人窒息,两张上下铺的铁床几乎占据了所有空间,中间仅容一人侧身通过。个人物品只能塞在床下那个小小的储物箱里,毫无隐私可言。厕所和水房是公用的,永远排着长队,卫生状况堪忧。闷热的夏夜,唯一一台破旧吊扇在头顶有气无力地转着,发出扰人的噪音,却吹不散丝毫暑气。汗湿的工服紧贴在身上,黏腻不堪。同宿舍的工友来自天南地北,有人鼾声如雷,有人深夜煲电话粥,有人疲惫得倒头就睡,也有人带着一身怨气回来,摔摔打打。睡眠成了奢侈品,常常在刚有睡意时,刺耳的起床哨又撕裂了黎明前的黑暗。林晓薇和张小玲挤在一张下铺,最初的几天,张小玲几乎每晚都躲在被子里压抑地啜泣。林晓薇则睁着空洞的眼睛,望着上铺锈迹斑斑的铁架,听着室友的鼾声和窗外隐约的机器轰鸣,感觉自己也像一件被遗弃在角落的、沾满油污的工具。

熬过了第一个星期,终于到了发薪日。没有仪式感,只有组长在车间门口,拿着一叠薄薄的现金和一个名册,用毫无起伏的语调念着名字和金额。

“晏昼!”

晏昼挤过去,接过那几张卷了边的钞票。他快速数了数,心脏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扣除押金(要干满一个月才退)、住宿费、水电费、还有强制搭售的高价劣质伙食费……拿到手的钱,少得可怜。他甚至能精确计算出自己每天、每小时、每分钟为这条流水线贡献的价值,换算民币后,是如此的卑微。他想起母亲在缝纫机前熬红的双眼,想起自己计算器上那个沉重的数字,这点钱,连下学期的学费零头都不够。巨大的失望和无力感瞬间淹没了他。

旁边传来张小玲带着哭腔的惊呼:“怎么……怎么才这么点?!”她看着手里那几张薄薄的纸币,又看了看自己磨破红肿的手指和手腕,眼泪终于忍不住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我每天手都快断了……就值这点钱吗?!”

林晓薇默默接过自己的那份,没有说话。她低着头,死死攥着那几张带着汗渍的钞票,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来之前“赚零花钱”、“买漂亮衣服”的幻想,此刻显得如此幼稚可笑。这就是“血汗钱”最赤裸裸的含义——用身体和时间的极限透支,换来的仅仅是维持最低限度生存的微薄回报。晏昼看着她攥紧的手,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被现实碾碎的屈辱和冰冷。

工厂的管理,将效率和纪律奉为圭臬,而人性则被挤压到最卑微的角落。组长(那个穿着浅蓝工服的中年女人)是车间里的绝对权威。她的呵斥声比机器的噪音更刺耳:

“磨蹭什么!没吃饭吗?!”

“眼瞎了?这个插反了!扣分!”

“谁让你上厕所的?报告了吗?流水线停了损失你赔得起?!”

任何一点微小的失误、短暂的停顿(哪怕是去厕所)、甚至一个疲惫的眼神,都可能招来劈头盖脸的责骂和冰冷的“扣分”威胁(扣分意味着扣钱)。工人像牲口一样被驱赶着,尊严被践踏在脚下。安全规范形同虚设,高温、噪音、粉尘、机械伤害的风险无处不在,但无人关心。有一次,张小玲因为手指被割破流血,动作稍慢,堆积了几个产品,组长冲过来,不是询问伤情,而是首接将那几个未完成品粗暴地扫落在地,塑料外壳摔得噼啪作响,尖声骂道:“废物!这点事都做不好!不想干就滚!后面大把人等着进来!”张小玲看着地上摔坏的壳子,又看看自己流血的手指,浑身发抖,屈辱的泪水混合着汗水流下。晏昼在另一条线上看到这一幕,胸口像堵了一块巨石,愤怒在血液里奔涌,但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更用力地捏紧手中的元件,指关节捏得发白。他明白,在这里,反抗意味着失去这份赖以生存(哪怕如此卑微)的工作,意味着他们连这微薄的“血汗钱”都拿不到。

生存的滋味,从未如此具体而残酷。

它不是诗和远方,是流水线上永不停歇的传送带和指尖磨出的硬茧;

不是温暖的港湾,是八人间里浑浊的空气和永远无法安眠的夜晚;

不是对未来的憧憬,是手里那几张轻飘飘却重如千钧的、浸透汗水的钞票;

更不是平等的尊严,是组长冰冷的目光、无情的斥骂和随时可能降临的罚款通知。

晏昼、林晓薇、张小玲,这三个怀揣着不同目的南下的年轻人,在这座巨大的工业熔炉里,第一次如此深刻地品尝到了属于底层打工者的、最真实也最苦涩的生存滋味。他们的青春,被冰冷的机器和严苛的生存法则,迅速地打磨掉所有不切实际的棱角,只剩下赤裸裸的、为了活下去而咬牙坚持的韧性。每一天,都像是在无光的深渊里跋涉,唯一能看到的,是前方那点微弱的、代表着月底薪水和最终离开希望的微光。


    (http://www.isfxs.com/book/GCJBEG-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