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 章 李弘与李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三 章 李弘与李贤

 

当然再怎么仁弱的太子,他也是太子。

在掌握权力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因为与父母政见不同而爆发了冲突。

而事情的冲突就是在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要知道武则天正是凭借宫斗,最后成功上位。

当然在他成就皇后的道路之上,萧淑妃这倒霉蛋,自然是被逗到了废为庶人。

但他剩下的两个公主,照样是李唐皇室血脉,但也因为后宫的争斗,这两位公主年逾三十了依旧没能成亲。

这件事情吧,武则天与李老九这对夫妇做的挺不地道,当然从后世吃瓜子的角度来看,他们母子就因为这一点点事情产生了一些嫌隙。

甚至后来23岁在陪着父母巡视洛阳,崩于合壁宫绮云殿中。

甚至有人借此造谣说是武则天把自己的好大儿杀死了,甚至还言之凿凿地在《新唐书》《唐会典》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什么?弘儿他?”

武则天此时突然有种被吃瓜的感觉。

作为母亲她怎么可能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

更何况这个孩子,还是他在寺庙之中,费尽千辛万苦才拼死生下来的孩子,甚至还因此难产。

可是这些后人真的是没有礼貌啊。

“弘儿你还是好好锻炼身体吧”

此时的小李治,尽管依旧是8岁的孩子,但对于这个未来的孩子,他还是有些担心。

毕竟古代生仔夭折率实在是太高了,哪怕他们是皇室,夭折率依旧不低。

如今好不容易培养了一个十几岁颇有逶迤品行的太子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嗝屁了也是有些可惜。

“弘儿,你父皇的话必须要听。

另外上一期太子朱标也是因为身体原因突然辞世,导致后来爆发了蓝玉案,位置还不知道了,大量的勋贵功臣”

“我想你们也不希望弘儿就这样死去,最后影响到你们的生命吧”

这话他是对太子李乐手下的那些家伙说到了这些潜邸之臣虽然忠心,但免不了动小心思。

就这样,前段时间朱标己经查到太子府上有些人给他的常姐姐下药,虽然不致命,但日积月累之下能要人性命。

“是父皇,大伯”李弘乖巧地答应。

“行了,之后在我那个世界,我肯定会稳稳的当太子,最后成为皇帝,至于李治,他会老老实实的当他的晋王”

“更何况而现在的年纪比他还要大,没必要叫他父皇,叫他大哥就行。”

“唯,大伯,大哥”

“对了,待会你朱标大爷给你发来一份东西,你记得好好练着”

在第2次天幕到来之前的这段时间,扶苏朱标刘据他们几个论了大小,开始称兄道弟,李承乾行第三,刘据第西,扶苏老大朱标老二。

尽管按照年龄顺序,应该是秦汉唐明这样子来排,只不过说实话,刘据毕竟才7岁,所属的朝代又比较靠前,并不能提供过多的帮助,所以就选择了排行老西。

当然李建成超然物外,不在排行之中,但毕竟身为李承乾的大伯,算是长辈,哪怕是扶苏,也是比较尊重李建成的。

至于王朝之后的子孙,那就各自管理,至于扶苏,没有子孙。

此时天幕正在播放太子李弘这短暂而又精彩的一生。

当然也播放了他的瓜。

原本唐高宗是看中了另外一个杨氏女,只不过这个少女被贺兰楚石这条杂种Q了,无可奈何之下,只能选择了裴氏女。

当然这个裴氏也是名门望族在传承几百年中,光是丞相这个级别的都出了50多位,绝对的官场常青树。

好大儿的死武则天的内心肯定是十分伤痛,唐高宗李治也把他追封,为了皇帝,进行了风光大葬,至今,巍峨的石象生,依旧树立在他的陵墓之上。

“大兄”

天幕之下的唐中宗观看着天幕之上的大兄,内心是十分惆怅。

将来如果他大师还在的话,应该能把这太平之世延续得更久一些,也不至于像他这样两次被立为皇帝。

不过不得不说,他这一生也算得上是传奇,就是可惜了。

随着太子李弘的驾崩,新的太子也很快替补上位,那便是李弘的亲弟弟李贤后世人称章怀太子。

永徽五年十二月戊午日(655年1月29日5),李贤出生于父母祭拜太宗昭陵途中,是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

这两位太子殿下在历史中都是有名的贤能太子,只不过都很可惜,并没能顺利结成皇位。

当然这就不得不涉及到唐代初年的宫廷斗争之中。

随着李治完成了集权,他的权威也达到了巅峰,在他的治理之下,大唐的疆域也来到了历史上最辽阔的地盘,只不过生产力还是制约着这个盛世。

尽管唐高宗是个微操大师,并且在他的操作之下到了后期国库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总体上还是瑕不掩瑜。

永徽六年(655年)册封为潞王。

显庆元年(656年),太子李忠被废,改立武后长子李弘。李贤迁任岐州刺史,同年加封雍州牧、幽州都督。

龙朔元年(661年),改封沛王,加扬州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仍任雍州牧。

龙朔二年(662年),加扬州大都督。

麟德二年(665年),加右卫大将军。

咸亨三年(672年),更名李德,徙封雍王,授凉州大都督、雍州牧、右卫大将军,食实封一千户。

上元元年(674年),又依旧名李贤。

作为唐朝的皇室子孙,人家一出生便在长安,享受着无与伦比的尊位与权力,真的是让我这个牛马羡慕异常。

有了太子大哥李弘这个榜样的带头年轻的李贤,也成长为了一位聪明贤能的王爷,对于接连生下几个优秀的皇子,李治表示我骄傲。

甚至还到徐茂公面前吹牛逼说瞧,这就是你大爷我的孩子,就是牛逼就是范儿。

当然,此时的唐高宗李治家和万事兴。后宫之中没有人闹是生下来的几个孩子,李弘李贤都是贤能聪明。

其中太子李弘更是分担了政务,让李活这个腹黑仔能够顺利偷懒,并且功绩还算不错,我就这个劲头发展下去。

那么他绝对是难得的守城之君。

同时,他们上一代的父辞子哮,并没有在这一代上演,反倒是兄友弟恭,父子情深。

这也是李治十分骄傲的事情,毕竟他自己辈以及他父辈甚至他爷爷那一辈,父子兄弟那是真刀真枪的干,一点都不手软的那种。


    (http://www.isfxs.com/book/GD0CDI-4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