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的梆子声被突如其来的金属震颤声打断。李典从睡梦中惊醒,发现枕边的环首刀正在刀鞘中有规律地震颤——不是风吹刀穗的摆动,而是整把刀在木质刀鞘中发出"嗡嗡"的低鸣。他伸手握住刀柄的瞬间,一股刺骨的寒意顺着掌心首窜天灵盖。
"血浸刀......"老铁匠徐褚的声音从帐外传来。老人掀开帐帘时,手中的油灯照出他惨白的脸色,"将军的刀可是在子时后开始自鸣?"
李典低头查看,发现刀鞘接缝处渗出细密的血珠。这些血珠不是鲜红色,而是带着金属光泽的暗褐色,在灯下泛着诡异的紫光。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当血珠滴落地面时,竟发出"嗤嗤"的腐蚀声,将铺地的青砖蚀出针尖大小的孔洞。
"西北风转东南风了。"郭嘉不知何时站在帐外,羽扇测着风向。他指向城外敌营方向升起的黄色烟雾,"他们在焚烧某种矿石......"话音未落,一阵怪风突然卷着硫磺味的烟雾飘来,烟雾竟违反常理地呈螺旋状上升,在月光下形成扭曲的蛇形。
夏侯惇拖着受伤的右腿登上城楼,铁甲缝隙里渗出黑褐色的脓血:"斥候发现敌营运来三十口青铜瓮,每瓮需要六人抬......"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吐出的痰液中混着细小的金属颗粒,"瓮里装的......不是液体......"
城外突然传来刺耳的刮擦声。借着月光,可见数百名敌兵正用特制的铁刷打磨盾牌表面。这些铁刷的刷毛竟是铜丝与马尾混编,每次刮擦都带起一蓬诡异的蓝绿色火星。更骇人的是,这些火星在空中短暂悬浮后,竟自行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图案!
李典的环首刀突然剧烈震动,刀柄缠绳"啪"地绷断。徐褚扑上前按住刀身,老茧密布的手掌瞬间被烫出焦痕:"是血浸刀!有人在用'金人祭'炼兵!"
黎明时分,李典在伤兵营找到了更多线索。昨夜被毒箭所伤的士兵,伤口渗出的血液在麻布上凝结成规则的六棱晶体。军医徐庶用银针挑起一粒晶体放在铜镜上,在晨光下观察:
"晶体呈暗红色,透光时可见内部有蛛网状纹路......"徐庶的声音开始发抖,"这是琅琊铜矿的伴生毒砂,但纯度......"他将晶体放入火盆,火焰顿时转为青白色,"比天然矿脉高出十倍不止。"
晶体成分:主要成分为砷化铁(FeAs),夹杂微量水银(汉代方士称"血金")
淬火工艺:将刀坯加热至"虾须红"(约800℃,刀身出现虾须状红纹),迅速浸入中毒者的新鲜血液
刃纹效应:血液中的蛋白质碳化后,在钢的晶格间形成特殊纹路(类似现代大马士革钢的锻造纹)
赵昱取来缴获的敌军佩刀进行对比。在阳光下,敌刀刃口的波浪纹呈现七彩光泽,而青州剑士的环首刀纹路则黯淡无光。更惊人的是硬度测试——当两刀以三十度角相击时,敌刀竟在青州剑士的刀上留下深达三分的凹痕,而敌刀毫发无损!
"这不是寻常的百炼钢。"徐褚用放大镜观察敌刀断面,"看这些螺旋纹......"他指向刀身某处细微的纹路,"只有用连续旋转的锻锤才能打出这种纹路。"
李典突然想起什么:"张衡的地动仪......"
"不错!"徐褚激动地拍腿,"当年地动仪的核心部件就是青铜齿轮组。若有人将其改造为锻锤......"话未说完,城外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撞击声——敌军开始用某种巨型器械轰击城墙,每击都伴随着齿轮转动的"咔咔"声。
午时决战前,李典召集所有青州剑士进行紧急特训。他命人取来陈醋与硝石配制的溶液,亲自示范改良战术:
刃口处理:用浸透醋硝溶液的麻布反复擦拭刀身(弱化敌刀晶格结构)
战术调整:放弃传统的劈砍招式,改为专攻敌兵左颈动脉(毒血武器最薄弱处)
心理战法:在箭矢上绑浸血布条,布条用特殊手法折叠成骷髅状
当敌军"毒刀队"开始冲锋时,其阵型透露出更多诡异之处:
每名刀手步伐完全一致,仿佛被无形的丝线操控
刀身反射的阳光呈现不自然的紫色
冲锋时不发喊杀声,只有金属摩擦的"吱嘎"声
青州剑士突然变阵。他们放弃防守姿态,以三人为一组突入敌阵。每剑都精准刺向敌兵左颈三寸处——那里是铜钱蛊植入者的命门所在。被刺中的敌刀手伤口喷出蓝紫色的血液,落地后竟腐蚀得地面嘶嘶作响,腾起带着杏仁味的毒烟。
李典亲斩敌酋时,手中的环首刀突然发出龙吟般的震响。两刀相击的瞬间,敌刃竟如琉璃般碎裂!飞溅的碎片划破敌酋的面甲,露出的半张脸上布满铜钱状的鳞片。更骇人的是,那些"鳞片"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蠕动重组......
申时末,清理战场时发现更骇人的证据。那些"敌兵"的尸体在夕阳下迅速脱水,皮肤如蛇蜕般片片剥落,露出下面青铜色的鳞状角质层。军医徐庶剖开一具尸体,在心脏位置找到枚镶嵌红宝石的铜钱。
铜钱内圈刻着:
"中平三年 天师道 制"
外圈则是八个蝇头小字:
"以钱养蛊 以蛊御尸"
突然,所有尸体同时开始自燃。绿色火焰中,一具"尸体"挣扎着爬起,用露出指骨的右手在地上划出三个血字:
"海昏..."
李典的环首刀突然自行跃出刀鞘,"铮"的一声插入地面。刀尖首指东南方向——那里是长江入海口,也是史书记载的海昏侯墓所在地。郭嘉用羽扇拨开刀柄上缠绕的布条,露出刀茎处从未被注意过的两个小字:
"雒阳"
这是当年董卓焚毁洛阳前,皇室工匠在最后一批兵器上刻的暗记。而史载海昏侯墓中,正葬着汉武帝时期因"巫蛊"被废的昌邑王......
(http://www.isfxs.com/book/GJFGFE-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