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远行前的告别 德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章 远行前的告别 德国

 

李远藤坐在实验室里,指尖轻轻敲击着德国研究所的录取通知书。窗外是青岛的海,浪花拍打着礁石,像某种无声的催促。

他拿起手机,给曼雅发了一条消息:「我明天去B市。」

曼雅很快回复:「张扬和刘洋知道吗?」

「不知道。」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我想见你们。」

二中的重逢放学铃响时,曼雅走出教学楼,远远地看见李远藤站在校门口的梧桐树下。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袖子挽到手肘,露出小臂上淡淡的化学试剂灼痕。

张扬和刘洋跟在她身后,看到李远藤时,张扬的脚步顿了一下。

"好久不见。"李远藤笑了笑,目光在三人之间扫过,"你们看起来……挺好的。"

刘洋的助听器微微闪烁,他走上前,轻轻拍了拍李远藤的肩膀:「欢迎回来。」

他们去了学校附近的一家海鲜大排档的蒸汽模糊了曼雅的脸。张扬正用蟹钳拆开帝王蟹腿,金属碰撞声里,李远藤看见他腕间的红绳换成克罗心手链——三天前张扬送的那条。

"李远藤夹起一片牛肉,突然说:"我申请的是慕尼黑大学,"柏林研究所的offer是昨天才收到的。"曼雅的手顿了一下:"什么时候走?"

曼雅把海胆蒸蛋推到他面前,蛋黄颤巍巍映出她眼底的蓝。那是去年校庆张扬送她的美瞳,说是像青岛的海。

"明早的航班。"李远藤舀起一勺凉粉,石花菜的腥涩在舌尖漫开,"研究所给新生准备了个惊喜派对。"

刘洋突然呛了口啤酒。泡沫顺着玻璃杯滑落,在桌布上洇出柏林地图的形状。海鲜蒸锅锅底翻滚着,热气模糊了彼此的表情。

张扬嗤笑一声:"跑得挺远。"

李远藤没理会他的嘲讽,看向刘洋:"其实我初中追曼雅,是故意的。"

刘洋的手指僵了一下,啤酒杯里的泡沫微微晃动。

"那时候我觉得,如果曼雅和我在一起,你就不会那么难过了。"李远藤的声音很轻,"但我错了。"

晚上,他们回到张扬和刘洋的公寓。李远藤的行李箱正卡在张扬公寓的电梯里。电梯门第三次夹住箱角时,他闻到熟悉的碘酒味——刘洋站在楼梯拐角,手里提着海肠子捞饭的外卖盒。

"德国人知道怎么修电梯吗?"刘洋用肩膀顶开安全门,落日余晖漏进楼道,照亮他锁骨下方淡粉的月牙疤。那是初三那年替张扬挡开水瓶留下的。

李远藤的指尖无意识行李箱上的托运标签,"柏林"二字被磨得发白。他想起三年前在二中天台,自己也曾这样反复擦拭情书上的"曼雅"。

李远藤站在阳台上,点燃一支烟。

刘洋走过来,递给他一罐啤酒。

「为什么突然说这些?」

李远藤吐出一口烟:"因为我要走了。"他顿了顿,"而且……我申请德国的学校,是为了离开。"

刘洋皱眉:「离开什么?」

"这种无序的感情。"李远藤苦笑,"我喜欢你,你喜欢张扬,张扬喜欢曼雅,曼雅……"他摇摇头,"太乱了。"

夜风很凉,刘洋的助听器捕捉到远处隐约的汽车鸣笛声。

「所以你初中追曼雅,是为了让我死心?」

"是为了让你开心。"李远藤纠正,"但我现在明白了,感情不是这样的。"

凌晨两点的公寓飘着雨腥气,李远藤站在阳台晾衬衫,看见楼下便利店亮着暖光张扬在里面给曼雅买过生理期用的红糖,抱了一堆的零食送曼雅回家了。公寓里只剩下李远藤和刘洋。

李远藤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月光:"你知道我为什么选择德国吗?"

刘洋摇头。

"因为那里够远。"李远藤笑了笑,"远到我可以重新开始。"

刘洋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你恨我吗?」

"不。"李远藤摇头,"我只是……长大了。"

他站起身,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给你的。"

盒子里是一枚铜制的书签,上面刻着一行德文:Freiheit"(自由)

第二天清晨,李远藤拖着行李箱离开公寓。

曼雅和张扬站在门口等他。

"这个给你。"曼雅递给他一个小瓶子,里面装着蓝色的硫酸铜晶体,"记得回来。"

张扬双手插兜,难得没有嘲讽:"别死在外面。"

李远藤笑了笑,看向刘洋。

刘洋走上前,轻轻拥抱了他:「保重。」

出租车启动时,李远藤透过车窗,看见刘洋的手搭在张扬肩上,而曼雅站在他们身边。阳光落在三人的轮廓上,像是某种圆满的句点。

他低头打开刘洋塞给他的信,里面只有一行字:

"Danke."(谢谢)

注:德文"Freiheit":既是李远藤的自我救赎,也是他对刘洋的祝福。 《给曼雅的信》

曼雅:

展信安

当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应该己经在飞往德国的航班上了。

其实这封信我写了很久,从决定去德国的那天就开始写,删删改改,总觉得有些话说不出口。但临走前见到你们,我突然明白——有些事,不说就永远没机会了。

你还记得初三那年化学竞赛吗?那天你穿了一件浅蓝色的衬衫,袖口沾了一点硫酸铜溶液,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蓝。我当时站在实验室门口,看着你低头记录数据的样子,突然觉得,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矛盾的人——明明做实验时冷静得像台精密仪器,可脚踝上却系着那么旧的一条红绳,像是固执地守着什么幼稚的承诺。

那时候我就知道,你和张扬之间,有什么东西是我永远插不进去的。

但我还是去追你了。

我追你,不是因为真的喜欢你(虽然你确实很好),而是因为刘洋。

你还记得刘洋初中时的样子吗?他总是站在张扬斜后方半步的位置,左手永远插在口袋里——那里装着张扬的药。每次张扬打球受伤,第一个冲上去的永远是他;每次张扬被叫家长,偷偷给老师塞各种礼物给张扬求情的也是他。

有一次体育课,张扬低血糖晕倒,刘洋背他去医务室。我跟在后面,看见刘洋的左手一首在抖——他的左耳听不见,平衡感很差,背人走路其实很危险。但他就是不肯让别人帮忙。

那天晚上我在宿舍门口撞见他,他正在给手肘的擦伤涂药。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命,他在手机上打了一行字给我看:"他只有我了。

那一刻我突然很讨厌张扬。

所以我开始追你。

我知道张扬喜欢你,我也知道刘洋看不得张扬难过。如果我能让你喜欢上我,刘洋就不用再看着张扬为你失魂落魄了——我当时就是这么幼稚地想的。

记得我送你的那盒比利时巧克力吗?其实是我妈从国外带回来的,包装盒上德文写的是"致我最爱的儿子"。我特意把标签撕了,因为怕你看出来这不是专门为你买的。

还有那次你发烧,我带着私人医生去宿舍找你。医生问你对什么药物过敏时,我竟然说不出来。是刘洋后来发消息告诉我,你对青霉素和薰衣草过敏——这些张扬早就记在了手机备忘录里。

那个暴雨夜,我去你们学校找过你。

当时你站在教学楼走廊,张扬正蹲着给你系鞋带。他的校服外套全湿了,头发上的水珠滴在你鞋面上。你突然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说了句什么,他抬头看你的时候,眼睛亮得像是把整个雨季的星光都装进去了。

我站在楼梯拐角,突然想起刘洋曾经在化学笔记本上写过一句话:"CuSO?+Zn→ZnSO?+Cu,置换反应的本质是,更活泼的金属总会牺牲自己。"

那一刻我终于懂了,在这场西个人纠缠不清的化学反应里,我才是该被置换出来的那个。

去德国的决定做得很突然。

那天我在实验室配硫酸铜溶液,突然接到柏林洪堡大学的邮件。我看着屏幕上"神经科学实验室"几个字,突然想起初三时你说过的一句话:"李远藤,你配溶液的样子,像是在给未来写方程式。"

其实我从来就不是什么化学天才。我只是一首在模仿——模仿你做题时的专注,模仿张扬打架时的狠劲,模仿刘洋隐藏心事的本事。现在,我想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变量。

最后西件事:

1. 张扬后颈的Neuro-Lock芯片有缺陷,如果他突然剧烈头痛,记得给他吃白色药盒里的药——我把配方和剂量写在纸条上,塞在刘洋的助听器盒子里。

2. 刘洋左耳的听力在持续退化,德国有个听觉重建项目很适合他。选择去德国多半也是对了他,相关资料我发到了你邮箱,请别告诉刘洋我给的。

3. 陈华波和林小雨不会长久,陈朵说他手机相册加密文件夹里全是你的照片。

4.临行前去看了马遥,她状态不错,医生说换个环境对她会好,德国稳定后会带她过去,希望她能快些康复,重新读她最爱的美术专业。

曼雅,我可能永远不会像张扬那样,为了你把自己打碎再重组;只能用沉默地守护你的一切。

但我希望你知道,在那个硫酸铜溶液泛着蓝光的下午,在那个你低头记数据的瞬间,在那个我还不懂什么是喜欢的年纪——

我们都在错误里学会了正确爱人的方式。

李远藤

10月28日

(信封里附赠一枚铜制书签,刻着你们第一次合作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信的秘密:

1. 信纸用pH试纸处理过,遇泪会显色(曼雅读到第4部分时试纸变成浅蓝)

2. 信封内层用柠檬汁写了隐形字:"刘洋喜欢张扬"

3. 邮戳日期是10.28——张扬另一个人格;张阳"死亡"日期


    (http://www.isfxs.com/book/EIEHEG-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