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学校的桃花开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章 学校的桃花开了

 

新学校的桃花开了,粉白花瓣粘在曼雅的短发上,像一串误入黑板的错误公式。陈华波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他靠在高一(1)班的门框上,校服领口别着学生会长的徽章,阳光从他背后切进来,把影子拉成一道修长的首线方程。

"转学生,你的物理卷子。"他递来满分的测验纸,指尖在"李曼雅"三个字上停留了半秒,"最后一道题,全校只有我们两个用傅里叶变换解。"

曼雅注意到他说"我们"时微微扬起的下巴,和当年李远藤讲解铝热反应时的弧度一模一样。

"他喜欢你。"后座位的林小雨踢了曼雅的椅子,咬着珍珠奶茶吸管,"上周你生理期,他跑去医务室开的布洛芬,说明书背面写着药物代谢半衰期。塞你桌洞不过被你同桌张扬扔了"

曼雅愣了,扔了?林小雨说对啊,他放的东西都被你同桌都扔了。张扬有从新放了一份在你桌洞,你们在搞什么?林小雨把吸管咬的吱吱响。

曼雅用铅笔在桌上画Al?O?分子式,突然听见窗外篮球场的喧闹。陈华波正模仿NBA球星投三分,阳光下汗湿的后颈闪着蜜色光泽——有那么一瞬间,她想起马宝当年在操场告白时,也是这样发着光的少年。

陈华波的追求像他整理的竞赛笔记一样条理分明:

周一放她桌洞的奶糖(包装纸上标着卡路里公式)

周三"偶遇"时分享的降噪耳机(播放列表全是电磁学白噪音)

周五固定在图书馆C区13号桌留下的草稿纸(边缘画着歪歪扭扭的绣球花)

李远藤的来信躺在抽屉最底层,信封上青岛的邮戳己经晕开。曼雅在数学课上偷偷写回信:

陈华波今天问我为什么总看《金属腐蚀原理》,我说因为喜欢一个人... 钢笔突然漏墨,蓝渍晕染了"喜欢"二字。她慌乱地撕掉信纸,却没注意到后门经过的学生会主席——陈华波手里拿着新出的《天文物理期刊》,封面正是青海星轨。

"回去读预科!"母亲把机票拍在书桌上,"你舅舅联系好了国际班。"

收拾行李时,曼雅从床底翻出马宝的信。信封上印着部队番号,里面只有一张照片:新兵连宿舍的玻璃罐里,泡着十二枚锈蚀的硬币,标签写着"对不起"。

窗外桃花正落,她突然想起转学前夜,李远藤在月台说的最后一句话:"有些锈是擦不掉的,但可以做成标本。"

离校那天,陈华波在校门口拦住她。

"北京到青岛的高铁3小时42分。"他递来一本《天体物理年鉴》,书页夹着张车票,"我算过轨道曲率,不会晕车。"

曼雅翻开书,看见第213页被折了角——那是蟹状星云的图片,旁边铅笔标注:"超新星残骸仍在膨胀,就像..." 省略号后面,有人用蓝墨水画了朵小小的绣球。

陈华波是那种站在黑板前解偏微分方程时,粉笔都不会发出刺耳声的男生。

曼雅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高一的数学竞赛课上。他靠在窗边,阳光把他的侧脸镀上一层淡金色,手里的圆珠笔在草稿纸上画着流畅的曲线,像某种无声的旋律。

“这道题可以用拉格朗日乘数法。”他忽然抬头,目光越过半个教室,精准地落在曼雅身上,“但我觉得你更喜欢傅里叶变换。”

曼雅愣了一下,低头看自己的草稿纸——她确实在用傅里叶级数解这道题,但步骤藏得很深,连老师都没发现。

陈华波笑了笑,把一张折叠的纸条滑到她桌上:“放学后,台球厅见?”

台球厅的灯光昏黄,绿绒布桌面像一块微缩的草原。陈华波俯身击球时,衬衫袖口微微卷起,露出手腕上淡青色的血管。

“角度37度,力度70%。”他轻声说,白球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精准地将9号球撞入底袋。

曼雅挑眉:“你连台球都算?”

“不算怎么赢你?”他笑着递给她球杆,“不过,输的人请吃冰淇淋。”

结果曼雅连输三局,陈华波却只买了一个甜筒,掰成两半分给她。

“这叫帕累托最优。”他咬了一口冰淇淋,嘴角沾着一点奶油,“资源有限,但快乐可以共享。”

陈华波有个笔记本,专门记录“曼雅可能喜欢的电影”。

《星际穿越》(因为她说喜欢五维空间)

《死亡诗社》(她曾在作文里引用过)

《怦然心动》(他偷偷加进去的,没告诉她)

周五的晚自习

“翘课吗?”他压低声音,眼里闪着狡黠的光,“《盗梦空间》重映,最后一场。”

曼雅犹豫了一秒,抓起书包就跟了出去。

他们翻过学校的矮墙,夜风把她的短发吹得乱糟糟的。陈华波伸手替她拨开挡在眼前的碎发,指尖轻轻擦过她的额头。

“你心跳很快。”他说。

“因为跑太急了。”曼雅嘴硬。

陈华波笑而不语,从口袋里变出两张电影票,像是早就准备好了这场逃亡。

学校后街的24小时快餐店,是他们逃课后的据点。

陈华波喜欢点一份薯条,然后用番茄酱在餐巾纸上写数学题。曼雅则把吸管包装纸折成小星星,丢进他的可乐杯里。

“你知道星星的轨迹是可以计算的吗?”某天深夜,他突然问。

曼雅咬着吸管摇头。

“就像这样。”他拿起一根薯条,蘸了番茄酱,在桌上画出行星运动的椭圆方程,“只要知道初始速度和角度,就能预测它未来十年的位置。”

曼雅盯着那道红色的轨迹,忽然说:“那你能算出我们十年后会在哪里吗?”

陈华波顿了顿,抬眼看向她:“北京,或者青岛。”他的声音很轻,却无比笃定,“反正不会离你太远。”

暴雨来得毫无征兆。

李远藤站在台球厅的霓虹灯牌下,雨水顺着黑伞的斐波那契骨架滑落。透过雾气朦胧的玻璃窗,他看见曼雅正俯身击球——短发别在耳后,露出转学前他亲手修补的助听器(内部电路板刻着LYT三个字母)。

而握着球杆指导她的人...

"角度再倾斜15度。"陈华波的手虚扶在曼雅手背上,腕表表盘反射着李远藤熟悉的蓝光——那是西铁城电波表,和他实验室的原子钟误差不超过0.03秒。

台球相撞的脆响中,李远藤的伞尖在积水里划出Al→Al3?+3e?的氧化反应式。

门铃"叮咚"响起时,曼雅正用巧克粉擦杆头。

"李远藤?"她手里的蓝色粉块碎成渣,"你不是说下周才..."

陈华波敏锐地注意到三点:

1. 来人的白衬衫第三颗纽扣松动(与曼雅铅笔盒里的备用纽扣同款)

2. 他推眼镜时中指第一指节有茧(长期握笔姿势与曼雅完全一致)

3. 目光在台球桌角停留了1.7秒(那里刻着极小的心形,内写1995)

"顺路。"李远藤把滴水的伞插进桶里,伞柄上缠着曼雅转学前送的创可贴(己泛黄),"陈朵让我带海鲜。"

三杯柠檬水在茶几上结出水珠。

"所以你是曼雅的..."陈华波用吸管搅动冰块。

"高中同学。"

"竞赛搭档。"

"青岛老乡。"

两人同时开口,又同时闭嘴。曼雅突然发现李远藤的杯垫是酒吧餐巾,上面印着傅里叶变换公式——和陈华波上周教她的一模一样。

"你们聊。"她抓起书包落荒而逃,没看见身后李远藤用沾水的指尖在桌面写下:

∫(心动)dt = ∞

而陈华波在账单背面推导出:

lim(情敌)→0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她摸出抽屉里的铝箔船——那是李远藤去年用实验室材料折的,此刻正随着远方的雷暴微微震颤,像是某种跨越400公里的共鸣。

跑回宿舍洗漱完躺下打开李远藤的信莫名感觉安心需多

致曼雅:

展信安。

青岛今天下雨了,图书馆的玻璃窗上凝满水珠,我数到第七颗的时候,突然想起你转学前问我:“为什么铝罐装的可乐不会生锈?”

当时我没告诉你答案——因为铝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化学式Al?O?),隔绝所有腐蚀介质。但今天实验室的学弟又问起这个问题,我鬼使神差地说:“可能铝罐也在等一个人,所以不敢锈掉。”

学弟看我的眼神像看疯子。

你剪短发了吗?陈朵上周在市场捡到一簇海鸥羽毛,非说是你掉的头发,现在粘在我物理笔记第122页(正好是你生日)。马遥在护校被罚抄护理守则,每页都画了迷你绣球花,她说等你来青岛要贴在病房墙上——虽然我觉得医院白墙配蓝色墨水有点恐怖。

昨天做铝热反应实验时,熔融铁水溅到手背。导师骂我分心,他不知道我在想:如果你在这里,一定会说“李远藤你傻啊”,然后往我伤口贴创可贴(你总贴歪,胶布会粘到袖口)。

对了,操场第三棵白杨树今年结籽了。我量过,每颗籽的坠落轨迹都符合自由落体公式,除了有风的时候——就像我所有严谨的方程式,遇到“曼雅”这个变量就会失控。

最后,随信附上:

1. 镀硅处理的1978年硬币(永远闪亮版)

2. 食堂偷拿的白糖包(你喝豆浆要加两包)

3. 写废的第十三稿告白(被陈朵塞了鱼鳞进去)

PS:如果这封信太像实验报告,请原谅。毕竟连“我想你”三个字,在我这里都会自动转化成“思念半衰期:∞”。

李远藤

于青岛二中实验室(窗外正经过一朵像你侧脸的云)


    (http://www.isfxs.com/book/EIEHEG-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