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们的车轮印**
南方的晨曦似乎总带着露水的重量,当第一缕天光刺破茶山间的薄雾,朱家宅院的后院己经响起了引擎的轰鸣。那是大舅和小舅在检查他们那辆半旧的皮卡车——今天,是往邻县几个老主顾那里送货的日子。车厢里,整齐地码放着用竹篾筐和防潮纸精心包裹的新茶,茶香被晨露浸润得更加清幽。
“妙音,想不想跟舅舅去兜兜风?看看咱家的茶是怎么送到别人手里的?”大舅拍了拍沾着机油的手,笑着发出邀请。这正合周妙音的心意,她早就对那些被舅舅们车轮带到远方的茶叶充满好奇。她麻利地爬上副驾驶,小舅则灵活地跃上了后车厢,守护着那些即将远行的“绿色珍宝”。
车子驶出茶园,告别姥姥站在院门口挥手的慈祥身影,一头扎进了蜿蜒起伏的山路。皮卡车像一叶轻舟,在绿色的波涛间颠簸穿行。窗外是不断变换的风景:陡峭的崖壁挂着飞瀑,幽深的峡谷升腾着雾气,偶尔闪过一两个掩映在竹林深处的古朴村落。周妙音紧紧抓住扶手,感受着山风混合着车厢里逸散的茶香扑面而来,心也跟着车轮一起飞驰。
**第一站:古镇茶香里的老交情**
抵达的第一个目的地,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镇。青石板路湿漉漉的,两旁是斑驳的木楼和飘扬的茶幌。大舅熟门熟路地将车停在一家名为“沁芳斋”的老字号茶庄门口。店主是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儒雅老者,姓陈。
“陈伯!新到的‘明前雀舌’和‘老枞水仙’,给您送来了!”大舅声音洪亮,透着熟稔的亲热。
“哎哟,得道家的老大来了!快进来喝口茶!”陈伯热情地迎出来,目光却第一时间落在了那些竹篾筐上。他小心翼翼地解开防潮纸,拈起一小撮“明前雀舌”,放在手心仔细端详,又凑近鼻子深深一嗅,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好!芽头匀整,毫显色翠,这香气,正!是咱朱家茶山的味道!”他没有急着过秤,反而拉着大舅和小舅坐下,亲自泡了一壶去年的陈茶,“来,尝尝我存的这个,看看火候退得如何?”
品茶间,聊的是茶山的雨水,今年的收成,还有镇上的趣事。大舅耐心解答着陈伯关于新茶特点的询问,没有丝毫夸大其词:“陈伯,今年雨水稍多,这‘雀舌’的鲜爽度更足,但滋味可能比去年稍淡一分,您跟老茶客们说清楚就行。” **诚信,在坦诚相告每一片叶子的真实滋味里。**
临走时,陈伯拿出一盒精致的糕点非要塞给妙音:“给小囡囡尝尝!” 大舅推辞不过,连声道谢,转身却从车厢角落里拎出一小包用油纸单独包好的、品相极佳的“头采银针”,悄悄放在陈伯的茶案上:“陈伯,这点您留着尝鲜,不是货,是我们小辈孝敬您的。” **广结善缘,在润物细无声的心意里。**
**第二站:山路上的“举手之劳”**
车子继续在盘山公路上行驶。行至一处陡坡,前方一辆运送竹子的拖拉机“突突”地冒着黑烟,死活爬不上去,司机急得满头大汗。大舅没有丝毫犹豫,靠边停车。
“兄弟,别急,挂根绳,我帮你拖上去!”大舅跳下车,从自己车斗里拿出常备的牵引绳。小舅也利落地下去帮忙固定。皮卡车低吼着发力,硬生生将那满载的拖拉机拽上了陡坡。
拖拉机司机千恩万谢,掏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大舅摆摆手,露出朴实的笑容:“顺把手的事,客气啥!都是山里讨生活的,不容易。赶路吧,注意安全!” **善缘,在泥泞山路上的“顺把手”里。**
重新上路,小舅在后车厢对妙音说:“这山里跑运输的,谁没个难处?今天你帮人,明天人帮你。路,是大家走出来的。”
**第三站:新客户的“诚信试金石”**
下午,车子开进了邻市一个规模不小的茶叶批发市场,这里喧嚣嘈杂,空气里弥漫着各种茶叶和讨价还价的味道。这次是给一家新联系的、主营高端礼盒茶的年轻茶商“品韵轩”送货。老板姓张,三十多岁,穿着讲究,眼神精明。
验货时,张老板看得格外仔细,甚至拿出放大镜观察茶叶的毫尖和匀整度。大舅和小舅站在一旁,神色坦然,没有丝毫催促或紧张。张老板指着其中一筐“白牡丹”说:“朱老板,这批货品相确实不错。不过……现在行情你也知道,很多家为了压成本,会在这种等级里掺点上一季的尾料,或者压碎一点充数。你们家……能保证绝对没有?”
大舅脸上的笑容敛了敛,正色道:“张老板,我们朱家茶园送出去的货,每一批都只认一个‘真’字。这筐‘白牡丹’,全是今年头采的料,按标准一芽一叶、一芽两叶挑拣的,一片陈茶、一片碎末都不会有。您要不信,现在拆包,我抓一把您当场泡,看叶底,尝味道!要是掺了一点假,这车货我白送您!” **诚信,在斩钉截铁的底气和不惜当场验证的坦荡里。**
张老板盯着大舅坦荡的眼睛看了几秒,忽然笑了,伸出手:“朱老板,冲您这份实在,这货我全要了!以后,就认准你们朱家茶园了!价格,就按之前谈好的!” 他压低声音,“不瞒您说,刚才那话,我是故意试您的。这年头,像您这样把诚信当命根子的供应商,不多了。”
**第西站:归途的“意外”与“规矩”**
夕阳西下,踏上了归途。车子经过一个偏僻的路段时,小舅眼尖,发现路边草丛里有个鼓鼓囊囊的旧布包。停车捡起来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叠不算少的现金和一些零散的票据、证件。
“这谁丢的?看着像是赶集卖山货老乡的。”小舅皱起眉。
“看看证件。”大舅翻找着,找到了一张皱巴巴的身份证,地址是前面不远一个山村的。
“掉头,送回去。”大舅没有丝毫犹豫,方向盘一转,“人家丢了钱,不定多着急呢。”
找到那个山村,几番打听,终于找到了失主——一位头发花白、满脸沟壑的老农。老人家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看到失而复得的钱物,激动得老泪纵横,非要拿出几张钞票塞给舅舅们:“好人啊!真是活菩萨派来的好人!这点心意一定收下!”
大舅和小舅连连后退,坚决不收:“老人家,使不得!捡到东西还回去,天经地义!您快把钱收好,以后小心点就是!” **善缘与诚信,在拾金不昧、分文不取的坚持里。**
回程的路上,天色己暗。车灯划破山间的夜色,车厢里弥漫着奔波一天的疲惫和淡淡的茶香。周妙音靠在车窗边,看着窗外模糊的山影飞速掠过,脑海中回放着这一天的旅程:
* 陈伯老茶庄里那份基于品质信任的、如老茶般醇厚的交情;
* 陡坡上对陌生司机毫不犹豫的援手;
* “品韵轩”张老板的试探与大舅掷地有声的保证;
* 还有那位老农失而复得后浑浊泪水里的感激……
车轮碾过崎岖的山路,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舅舅们没有高谈阔论什么大道理,他们只是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朱家(也是周家)刻在骨子里的东西——**诚信为本,与人为善,不欺不瞒,不贪不义之财。**
这车轮印,不仅印在泥泞的山道上,更印在了那些收到好茶的茶客心里,印在了被帮助过的陌生人心里,印在了新建立信任的合作伙伴心里。它们像一条条无形的线,从朱家的茶园出发,将“忠厚诚信”的种子,播撒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周妙音低头,看着自己沾了些许车厢灰尘的鞋底。她仿佛也沾上了一点那车轮印记的味道——那是山路的泥土味、茶叶的清香,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名为“信义”的芬芳。这芬芳,将随着舅舅们永不停歇的车轮,一路向前。
(http://www.isfxs.com/book/GCF0BF-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