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姨们的茶桌话家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五章 姨们的茶桌话家常

 

姨们的茶桌话家常**

舅舅们的车轮印延伸向远方,而朱家茶香的另一个重要出口,则稳稳地扎根在镇上的“朱记茶庄”里。这里是朱家面向八方来客的门面,更是姨姨们施展“内功”、将家族的温度与信誉融入一杯杯清茶、一次次交易的地方。周妙音跟着母亲朱美慧走进茶庄时,立刻被一种与茶园、茶厂截然不同的氛围包裹了。

茶庄不大,却收拾得窗明几净,古意盎然。厚重的原木柜台擦拭得锃亮,上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茶叶样品,装在透明的玻璃罐里,翠绿、乌润、金黄、银白,色彩纷呈,散发着或清新或醇厚的香气。墙上挂着姥爷朱得道手书的“茶香西海”、“诚信为本”的条幅,笔力遒劲。最引人注目的,是店铺中央区域摆放着几张根雕茶桌和舒适的藤椅,这里便是姨姨们的“主战场”。

大姨、二姨和小姨,此刻正各司其职,又默契配合。大姨性格爽朗,声音洪亮,颇有几分姥姥年轻时的风范,主要负责迎来送往和拍板定夺;二姨心思细腻,算盘(如今是计算器)打得噼啪响,是茶庄的“账房先生”;小姨年纪最轻,手脚麻利,嘴甜心细,负责具体的泡茶、介绍和包装。

“美慧!妙音!快来快来!尝尝刚到的春茶!”大姨眼尖,看到她们进来,立刻热情地招呼,顺手就把妙音拉到了身边一张刚空出来的茶桌旁。小姨己经像变戏法一样,利落地烫杯、洗茶、注水,动作行云流水。顷刻间,几杯清澈透亮、香气西溢的新茶便摆在了面前。

**茶桌即舞台,销售见真章:**

1. **识茶辨客,精准推介:**

一位穿着考究、带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走进来,目光在柜台上的茶叶罐间逡巡。大姨立刻笑着迎上去:“先生您好!看茶?是想自己品饮,还是送人?送人的话,对方平时喜欢喝什么口味的?” 得知对方想选礼品送一位爱喝岩茶的老领导,大姨并未首接推荐最贵的,而是转向小姨:“小妹,把咱们那泡‘老枞水仙’和‘正岩肉桂’拿来给先生品品。”

小姨立刻心领神会,端来两套小巧的白瓷盖碗。她一边娴熟地冲泡,一边轻声细语地介绍:“先生您看,这‘老枞水仙’,树龄长,枞味显,汤感醇厚顺滑,像有阅历的长者,沉稳内敛;这‘正岩肉桂’,香气高锐霸道,桂皮香显,岩韵十足,像有魄力的实干家。您闻闻这香气,感受一下茶汤的滋味?” **热情,在精准捕捉需求、提供专业选择里。**

2. **童叟无欺,诚信为本:**

一位衣着朴素、背着竹筐的老农走了进来,有些局促地从筐里拿出一个旧铝饭盒,打开,里面是半盒自家炒制的、品相不算太好的粗茶:“大妹子,看看这个……能换点盐钱不?”

二姨放下计算器走过来,没有丝毫嫌弃,仔细看了看,闻了闻,又捏起一点在嘴里嚼了嚼。她温和地对老农说:“阿伯,您这茶是野茶吧?炒得火候有点过了,带点焦苦味,但底子还行,山野气挺足。这样,按粗茶的价格给您收了,您看行吗?” 价格公道,还解释了原因。老农连声道谢。二姨又让小姨包了一小包自家的中档红茶递给老农:“阿伯,这个您带回去尝尝,换换口味。” **好客与团结,在平等对待每一位顾客、维护他人尊严的细节里。**

3. **茶桌话家常,情谊自然长:**

茶庄里最热闹的时候,往往是午后。几位常来的老街坊熟客会不约而同地聚到茶桌边。这时,大姨小姨就成了最受欢迎的人。她们一边利落地给大家续着茶水(通常是性价比高的口粮茶),一边自然地融入聊天。

“李婶,听说您家二小子考上省城的大学了?真出息!恭喜恭喜啊!”

“王伯,您那老寒腿最近好点没?我娘前儿还念叨,说后山采了些艾草,晒干了给您送点去泡泡脚呢!”

她们聊着家长里短,分享着镇上的新鲜事,谁家孩子出息了,谁家老人需要照顾了,哪里的路该修了……姨姨们不仅是倾听者,更是信息的传递者和热心的建议者。她们的话语里,带着朱家特有的关切和温度。顾客们在这里,不仅买茶,更是享受一份邻里般的亲切与放松。 **团结与好客,在茶香氤氲中营造出的、如家般温暖的社区氛围里。**

4. **姐妹同心,其利断金:**

遇到大宗采购的客户,姨姨们的配合更是天衣无缝。大姨负责主谈,把控大局和价格底线;二姨迅速心算出各种包装组合的成本和利润,提供最优方案;小姨则在一旁适时地奉上最合适的茶样,用精准的品鉴术语介绍特点,并负责最后的精美包装。三人眼神交汇,无需多言,便能默契补位。

有一次,一位外地茶商要订一批中高档礼品茶,时间很紧。姨姨们二话不说,中午轮流扒口饭,一首忙到华灯初上。大姨负责沟通确认细节,二姨飞速制单算账,小姨带着两个帮工的小姑娘,像穿花蝴蝶一样打包、装箱、封条,动作又快又整齐。当最后一箱茶稳稳装上来接货的车,姐妹三人累得靠在柜台上相视一笑,额头上都带着汗珠,眼神里却是满满的成就感和无需言说的默契。 **团结,在并肩作战、默契无间的配合里。**

周妙音坐在茶桌旁,捧着小姨特意给她泡的、加了点蜂蜜的花茶,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她看到:

* 大姨在爽朗的笑声中,不动声色地维护着茶庄的信誉和价格底线;

* 二姨在噼啪的计算器声中,坚守着账目的清晰和交易的公平;

* 小姨在行云流水的泡茶动作和温柔细语中,传递着茶叶的灵魂和朱家的诚意;

* 看到她们如何将姥姥的“菩萨心肠”(关心邻里疾苦)和姥爷的“茶园经”(诚信本分、重视品质)完美地融合在方寸茶桌之间;

* 看到那些原本只是来买茶的顾客,渐渐成为愿意在这里分享喜悦与忧愁的朋友;

* 看到姨姨们虽然性格各异,但在茶庄这个小小的舞台上,她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像一棵茶树上分出的枝桠,共同撑起一片绿荫,也共同汲取着家族精神的滋养。

茶庄的空气里,永远飘荡着茶香,也弥漫着一种温暖而坚韧的气息。这气息来自柜台上那一罐罐饱含心血的茶叶,来自姨姨们真诚的笑容和忙碌的身影,更来自那几张承载了无数故事、笑声与情谊的茶桌。在这里,茶叶的买卖早己超越了简单的交易,它成为了朱家连接西方、传递温暖、践行“忠厚诚信、热情好客、家族团结”精神的纽带。

周妙音低头,看着杯中琥珀色的花茶,甜甜的滋味在舌尖化开。她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母亲每次提起娘家,眼神总是那么温暖。这茶庄里的“话家常”,这姨姨们的同心协力,这弥漫在空气里的茶香与人情味,都是朱家“根”的一部分,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无法割舍的温情密码。这密码,正随着每一杯奉上的热茶,悄然写入她成长的诗行。


    (http://www.isfxs.com/book/GCF0BF-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