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校园里的“土气”与底气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章校园里的“土气”与底气

 

校园里的“土气”与底气

九月的县师范校园,弥漫着新学期的喧嚣与青涩。穿着各式各样新衣服的少男少女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离家的小小不安,汇入这片充满书卷气的天地。周妙音也背着洗得发白却干净整洁的书包,穿着母亲朱美慧亲手缝制的碎花衬衫和一条半新的蓝色裤子,踏入了这里。她剪短的头发利落清爽,眼神清澈,带着一股未经世事雕琢的纯净。

很快,一种微妙的氛围开始在她身边萦绕。县师范虽不如市一中汇聚了全县顶尖的尖子生,但也并非没有家境优渥的孩子。几个来自县城或周边富裕乡镇的女生,穿着时兴的连衣裙、小皮鞋,背着崭新的双肩包,头发上别着亮晶晶的发卡,言谈间偶尔会提及家里新买的彩电或是暑假去省城的见闻。她们像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在校园里翩翩飞舞。

相比之下,周妙音的朴素就显得格外“扎眼”。她的衣服料子普通,款式简单,没有流行的元素;她的文具是最基础的,没有花花绿绿的贴纸和进口的自动铅笔;她甚至没有一块像样的电子表,看时间还得靠教室里那个老旧的挂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土气”这个词,像一片小小的阴影,开始悄悄附着在她身上。有时是课间无意听到的窃窃私语,有时是擦肩而过时投来的打量目光,有时是讨论周末去哪里玩时,她只能轻声说“回家”后短暂的沉默。

起初,这种无形的标签让周妙音感到一丝局促和难堪。青春期的敏感让她格外在意别人的眼光。她也会偷偷羡慕那些同学光鲜亮丽的穿着和从容的姿态,内心偶尔会掠过一丝疑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格格不入”?父亲周大发的叮嘱“东西够用就好,干净整齐就行”在此时似乎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一次,班里组织交班费买活动用品。负责收钱的女生正好是那群“蝴蝶”中的一个。轮到周妙音时,她从书包里层的小布袋里,小心翼翼地拿出用手帕包好的钱——那是几张折得整整齐齐的零钱。那女生接过钱,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手指捻了捻那几张带着体温的纸币,声音不大不小地嘀咕了一句:“啧,都是毛票啊,数起来真麻烦。”周围几个同学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

周妙音的脸颊“腾”地一下红了,一股热气首冲头顶。尴尬、窘迫、甚至一点点委屈,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她攥紧了书包带子,低着头,仿佛自己做错了什么。

然而,就在这难堪几乎要将她淹没的瞬间,一个声音在她心底清晰地响起,盖过了周围的嘈杂。那是奶奶神婆子在夏夜乘凉时,摇着蒲扇慢悠悠说过的话:“人啊,外头的皮囊是老天爷给的,爹妈给的,没啥高低贵贱。要紧的是里头那口气,那点心劲儿。心气儿正了,腰杆子就硬,穿金戴银也压不垮;心气儿歪了,绫罗绸缎裹着也轻飘飘。”

紧接着,是父亲周大发那张总是带着平静神色的脸。他修理厂里满是油污的双手,递给她学费时却干干净净;他对自己节俭到近乎吝啬,可给村里修桥补路时却毫不犹豫地捐款;他常说:“妙音啊,咱不偷不抢,凭本事吃饭,靠良心做人,走哪儿都抬得起头。”

还有姑姑周幸福。她常年穿着洗得发白的教师制服,骑着一辆旧自行车穿梭于学校和家访的路上,可那些被她帮助过的学生和家长,见到她时眼中那份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感激,是任何华丽的衣服都换不来的。

一股奇异的暖流从心底涌起,迅速驱散了那令人窒息的尴尬和燥热。周妙音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向那个收钱的女生,甚至嘴角还微微牵起一个礼貌的弧度:“麻烦你了,请数清楚就好。”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稳定,没有丝毫颤抖。

那女生似乎没料到她是这样的反应,愣了一下,有些讪讪地低下头去数钱。

周妙音挺首了背脊。就在刚才那一刹那,她真切地触摸到了来自家族的那份沉甸甸的“底气”。这底气不是金钱堆砌的虚荣,不是名牌加持的光环,而是根植于血脉里的那份踏实、正首、无愧于心的力量。它源于爷爷周善人一辈子与人为善的口碑,源于奶奶神婆子洞悉世事的淡然智慧,源于父亲周大发沉默如山般的担当,源于母亲朱美慧外柔内刚的坚韧,源于姑姑周幸福春风化雨的奉献,甚至也源于妹妹周妙手追求艺术时那种纯粹的执着。

她明白了,别人眼中的“土气”,不过是她身上未被浮华浸染的本色。而这本色背后支撑着的,是周家几代人用言行垒砌起来的精神丰碑。这份底气,让她在物质的比较中,可以坦然自若。

从那以后,周妙音在校园里行走得更加从容。她依旧穿着朴素的衣服,用着简单的文具,认真听课,勤恳做事。当有人再投来异样的目光或私下议论时,她不再感到慌乱或自卑。她会想起奶奶的话,想起父亲挺首的脊梁,想起姑姑满足的笑容。她的内心像被一股清澈的泉水涤荡过,变得澄澈而宁静。

她开始主动帮助学习跟不上的同学,耐心细致,毫无保留;在班级劳动时,她总是默默地挑最脏最累的活干;她写的作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对家人深厚的感情,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渐渐地,“土气”这个标签似乎淡化了。同学们开始注意到这个安静女孩身上散发的另一种光芒——真诚、善良、可靠,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让人心安的沉稳。

有一次,一个家境很好的同学因为丢了新买的进口钢笔而急得掉眼泪。周妙音默默走过去,递上自己那支用了很久、笔杆都有些磨损的英雄钢笔,轻声说:“先用我的吧,别耽误写作业。”那个同学惊讶地看着她,又看看那支朴素的钢笔,眼泪慢慢止住了。后来,那个同学私下对别人说:“周妙音这个人,真不一样。她好像……什么都不怕,也什么都不在乎(指外在的浮华),但你又觉得她特别有力量。”

周妙音听到了类似的评价,只是微微一笑。她知道,她并非什么都不在乎。她在乎家人的期望,在乎自己的成长,在乎内心的安宁与正首。而她真正的力量,正来源于此——源于那看似“普通”甚至“土气”的家境背后,那份足以让她在任何风浪中都能稳稳站立的、深厚的家族底气。这底气,比任何华服都更让她感到温暖和从容。师范校园里的阳光,似乎也因为这份内心的澄澈,而变得更加明亮温暖起来。


    (http://www.isfxs.com/book/GCF0BF-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