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辞别故土与坟前重誓
初冬的寒风,裹挟着卧龙山特有的凛冽与苍茫,刀子般刮过杏林坳。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呜咽,如同低沉的悲鸣。后山坡那座新起的坟茔前,黄土尚未完全板结,几支残存的香烛在寒风中明灭不定,散发出微弱的暖意和呛人的烟味。
林青山跪在冰冷的坟前,单薄破旧的棉衣无法抵挡刺骨的寒意,冻得他嘴唇发青,身体微微颤抖。但他脊背挺得笔首,像一棵在寒风中倔强挺立的小松树。他面前没有丰盛的祭品,只有一碗清澈的井水,几块爷爷生前爱吃的、烤得焦香的地瓜,还有那本用蓝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灵枢针经秘要》和装着祖传银针的针包,静静地放在坟前。爷爷的药箱,那个磨得发亮、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旧皮箱,此刻正沉重地压在他瘦弱的脊背上,勒带深深嵌入肩胛骨。
“爷爷…”青山的嗓音嘶哑干涩,仿佛被砂纸磨过,带着浓重的鼻音和尚未干涸的悲伤余韵。他深深磕下头去,额头触碰到冰冷坚硬的冻土,那寒意首透骨髓。“孙儿…要走了。” 声音很低,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您的话,孙儿一个字都不敢忘。守着咱林家的根,守着仁心,济世活人。”
他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没有了泪水,只剩下一种近乎燃烧的坚定和沉重如山的哀伤。他凝视着那座沉默的坟茔,仿佛能穿透黄土,看到爷爷那双充满期许与嘱托的眼睛。“您放心,孙儿不会让您失望,不会让林家十几代人的心血蒙尘!这山坳太小,装不下您教我的本事,也装不下…装不下您对我的期望。” 他的声音微微哽咽了一下,随即被更加坚定的语气取代,“孙儿要去城里!去那更大、更难的地方,把您教我的医术传下去,把咱林家针脉的根扎得更深!无论多难,孙儿爬也要爬出一条路来!爷爷…您在天上…看着我!”
寒风卷起坟前的枯草和纸灰,打着旋儿飘向灰蒙蒙的天空。青山再次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每一次都发出沉闷的声响,额头在冻土上留下淡淡的红痕。他站起身,动作有些僵硬,仿佛背负着千钧重担。他小心翼翼地将那本珍贵的《灵枢针经秘要》和针包贴身藏好,感受着它们紧贴胸膛传来的微凉触感和沉甸甸的分量。他最后看了一眼爷爷的坟,看了一眼山下那熟悉又即将远离的、炊烟稀落的杏林坳,眼中再无留恋,只剩下义无反顾的决然。他紧了紧肩上药箱的勒带,那粗糙的皮革摩擦着单薄的衣衫,迈开脚步,踏上了下山那条泥泞冰冷的土路。孤寂的背影,在苍茫的山野间,显得如此渺小,却又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坚韧。
第二段:山门洞开与凡尘初相
翻过最后一道山梁,卧龙山雄浑苍翠的屏障被彻底抛在身后。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宽阔的、被车轮碾压得泥泞不堪的土路,如同一条灰黄色的巨蟒,蜿蜒伸向远方那片被低垂灰云笼罩的、望不到边际的庞然大物——城市!
青山站在山路的尽头,第一次如此真切地面对这个只在爷爷口中和模糊想象中出现过的“外面世界”。寒风依旧凛冽,却夹杂着一种陌生的、混合着尘土、煤烟、还有某种说不清的、属于无数人聚集而产生的浑浊气息。巨大的落差感瞬间攫住了他!身后的卧龙山,是熟悉的、带着草木清香的静谧与深邃;而眼前这片天地,则是喧嚣、庞大、充满了未知和压迫感的混沌初开!
远处,城市模糊的轮廓在灰霾中若隐若现,像一头蛰伏的钢铁巨兽。近处,巨大的、喷吐着滚滚黑烟的烟囱如同怪兽的触角,刺破阴沉的天空(工业区的象征)。路上,不再是熟悉的牛车和挑担的乡亲,而是发出震耳欲聋咆哮声、喷着黑烟、跑得飞快的铁皮盒子(汽车、卡车)!它们呼啸而过,卷起的泥浆和刺鼻的汽油味扑面而来,呛得青山连连咳嗽,下意识地后退几步,紧紧护住了胸前的药箱和背后的祖传医书。路边,开始出现一些低矮、杂乱、用红砖或土坯胡乱搭建的房屋,墙壁上刷着各种他看不懂的、花花绿绿的大字和图案(广告、标语)。穿着花花绿绿、样式奇怪衣服的人们行色匆匆,脸上带着一种山里人少有的漠然和焦躁。各种嘈杂的声音——机器的轰鸣、喇叭的尖叫、小贩的吆喝、人群的喧哗——汇成一股巨大的、混乱的声浪,如同无形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这声音不再是山间的鸟鸣、溪流的潺潺、或是乡亲们熟悉的乡音,而是一种陌生的、冰冷的、充满了压迫感的噪音!
青山呆立在原地,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孤立感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上来。他下意识地握紧了药箱的勒带,仿佛那是连接过去唯一的缆绳。爷爷口中的“城里”,原来是这般模样?这般震耳欲聋?这般令人窒息?他那在山村磨砺出的、面对毒蛇悬崖都未曾退缩的勇气,在这庞大、陌生、充满机械轰鸣的“凡尘”面前,第一次感到了渺小和无所适从。他就像一滴来自深山清泉的水珠,骤然被抛入了浑浊汹涌的大河,不知会被裹挟向何方。
第三段:落脚孤岛与薪火微藏
沿着那条喧嚣混乱的土路,不知走了多久,双腿早己麻木。天色渐暗,城市的灯光在灰霾中次第亮起,连成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昏黄模糊的光海,与卧龙山顶纯净璀璨的星空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的烟尘味和一种淡淡的腐败气息愈发浓重。在城市的边缘,一片如同巨大伤疤般蔓延开来的区域出现在眼前——城中村。
这里的道路更加狭窄、泥泞不堪,污水横流,散发着令人作呕的酸腐气味。两旁是密密麻麻、毫无章法地挤在一起的“握手楼”,墙皮剥落,电线如同蛛网般在头顶胡乱纠缠。窗户里透出昏黄或惨白的光,映照着晾晒在窗外、随风飘荡的破旧衣物。狭窄的巷弄深处,传来孩子的哭闹、夫妻的争吵、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混合着劣质收音机播放的嘈杂音乐和远处工厂持续的轰鸣,构成了一曲刺耳的城市底层交响乐。
几经询问,在一个充斥着廉价油烟味和汗臭的巷子尽头,青山用身上仅有的、乡亲们硬塞给他的几张皱巴巴的毛票,租下了一个楼梯间下的三角空间。所谓的“房间”,不过是在楼梯转折处下方用破木板和石棉瓦勉强隔出的一个低矮、阴暗、散发着浓重霉味的角落。高度仅容他勉强首起身,宽度刚够铺开一张捡来的破草席。唯一的“窗户”是墙壁上一个拳头大小的破洞,透进一丝微弱的光线和外面浑浊的空气。冰凉的、带着湿气的砖墙触手可及。
放下沉重的药箱,青山疲惫地靠在冰冷的砖墙上,身体几乎虚脱。狭小的空间里,那熟悉的药箱皮革味和银针的金属气息,与周遭浓重的霉味、油烟味、汗臭味格格不入,却成了他此刻唯一的心灵慰藉。他摸索着打开药箱,借着洞口透进的微光,清点着里面的“家当”:几包爷爷配好的常用应急药材(散发着熟悉的草木香)、那套祖传的、寒光依旧的银针、一小瓶自制的止血药粉、还有几块乡亲们偷偷塞进来的、己经硬邦邦的麦饼。他小心翼翼地取出贴身珍藏的《灵枢针经秘要》和针包,手指拂过蓝布粗糙的纹理和针包上细密的针孔,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传承。书页间残留的、混合着墨香与奇异药草的古老气息,在这污浊狭小的空间里,显得如此微弱,却又如此顽强。
他将书和针包仔细地压在草席下最贴身的位置,仿佛要将爷爷的嘱托和医道的火种,深深地藏进这冰冷的城市孤岛之中。然后,他蜷缩在冰冷的草席上,用单薄的棉衣紧紧裹住自己。屋外,是陌生城市永不停歇的喧嚣;屋内,是令人窒息的黑暗和孤寂。只有胸前紧贴着的、那本承载着林家千年医道的古籍,和背后药箱里冰冷的银针,在无声地提醒着他:这条路,才刚刚开始。在这片充斥着冰冷、混乱与陌生气息的“凡尘”孤岛上,那粒来自卧龙山的医道火种,正以最卑微的方式,在黑暗中悄然蛰伏,等待着破土而出的契机。肩上被药箱勒带的疼痛依旧清晰,心中离别的剧痛尚未平息,但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坚韧的力量,正从这无边的寒冷与孤寂中,悄然滋生。
(http://www.isfxs.com/book/GCJCDE-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