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金草分号,低调开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章 金草分号,低调开业

 

李金没有立刻离开百草集,而是抱着帆布包,在喧嚣的市场里又转悠了将近一个小时。他像一条滑溜的鱼,在人群中穿梭,不时回头张望,确认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尤其是德隆堂那边。首到感觉彻底甩脱了可能的“尾巴”,他才拐进一条堆满杂物的僻静小巷。

巷子深处,光线昏暗。李金背靠着冰冷的砖墙,深吸一口气,这才小心翼翼地从帆布包里取出那块沾满泥污的“老树根”。他找了块相对干净的破布,沾了点墙根渗出的雨水,开始用力擦拭。

表面的泥污和污垢被一点点擦去,露出了里面深褐近黑的木质纹理。质地坚硬如铁,比想象中沉重得多。那些坑洼和虫蛀痕迹依旧存在,但在望气术下,那点纯净的青色光晕却越发清晰,像一颗跳动的心脏,蕴含着磅礴而内敛的生命力。

“果然是地脉藤残根…而且年份绝对超过三百年!” 李金眼中精光一闪,手指抚过一处自然形成的断裂面,感受着那丝丝缕缕逸散出的精纯地脉灵气。仅仅是这片刻的接触,就让他因在嘈杂市场消耗的心神恢复了不少。这东西的价值,远超他的预期!

他没有试图吸收其中的灵气,现在不是时候,也太过浪费。当务之急,是将它安全地变现,转化为自己立足帝都的第一桶金。

他没有选择百草集那些大药铺,风险太大,容易暴露。凭着望气术和之前在县城积累的经验,他在市场外围找到了一家看起来有些年头、门面不大但收拾得颇为干净的老字号——“回春堂分号”。这家店的气韵温和中正,掌柜是个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的老者,身上带着淡淡的药香,眼神平和,不像赵胖子那般市侩。

李金没有首接拿出地脉藤,而是先在店里转了一圈,买了几样普通的、但品质不错的药材。结账时,他像是才想起什么,从帆布包里掏出那块擦掉大部分泥污、但依旧黑乎乎不起眼的地脉藤残根,带着几分“不确定”的口吻问:“老师傅,您见多识广,您看这个…是我在老家山里挖树根时刨出来的,摸着挺沉,硬邦邦的,不知道是啥木头?能不能入药?”

老掌柜起初只是随意瞥了一眼,但当他的目光落在李金手中的“树根”上时,老花镜后的眼睛猛地睁大了。他几乎是抢一般地从李金手里接过去,入手那沉甸甸的分量和冰冷的触感让他心头一震。他凑到鼻尖仔细嗅了嗅,又拿出放大镜,对着断裂面和木质纹理反复观察,手指甚至有些微微颤抖。

“这…这…” 老掌柜的声音都变了调,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李金,“小伙子,你…你在哪里挖到的这个?”

李金心里有数了,脸上却更显茫然和无辜:“就…就在我们后山啊,挖葛根的时候带出来的。我看着硬实,想着能不能当个擀面杖啥的…老师傅,这到底是个啥?值钱吗?”

老掌柜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激动,但眼中的精光怎么也掩饰不住:“小伙子,你撞大运了!这可不是什么普通木头!这叫‘铁线地龙根’,极其罕见的好东西!年份也够老!你…你真想卖?”

“啊?值钱啊?”李金挠挠头,一脸“惊喜”,“那…那您老看着给?我也不知道值多少…”

一番“老实人”与“厚道人”的讨价还价(李金全程装傻充愣,老掌柜则努力想压价但又不敢太过分怕吓跑这“傻小子”),最终,这块“铁线地龙根”以五万八千块的价格成交!当李金拿着厚厚一沓现金走出回春堂分号时,能清晰地感觉到背后老掌柜那既肉疼又狂喜的复杂目光。

五万八!这对初入帝都、兜里只有几千块钱学费的李金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他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迅速将现金分开藏好,只留了五千块在身上。

这笔钱,就是他的启动资金。

他没有好高骛远,目标很明确:在清河村附近,开一家小小的、属于自己的药铺。位置要安静,租金要便宜,但人流量不能完全没有。

接下来的两天,李金像个真正的勤快小贩,在清河村附近几条街巷仔细考察。最终,他相中了一个位置——在清河村通往一条老旧小商业街的岔路口。这里相对安静,但每天也有不少居民和附近工厂的工人路过。铺面很小,只有十来个平方,以前是个修鞋摊,现在空置着,门头破旧,玻璃蒙尘。

房东是个精瘦的中年男人,叼着烟,斜睨着衣着朴素的李金,开口就是狮子大开口:“一个月两千,押一付三,水电自理。”

李金没有争辩,只是平静地指出:“叔,您这位置偏,铺面小,玻璃也破了,门锁也坏了。一千二,我负责把门窗修好。押一付一。行,我现在给钱。不行,我再看看别家。” 他语气平淡,眼神却透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房东被他看得一愣,又看看这破败的小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头:“啧,算你小子会讲价!一千二就一千二!押一付一!先签半年!”

李金爽快地数钱、签了简单的协议。拿到钥匙后,他立刻行动起来。没有鞭炮,没有花篮,他自己动手,买来最便宜的清洁工具,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把小小的铺面从里到外刷洗得干干净净。破玻璃换了新的,门锁也换了结实的。又去旧货市场淘了一个半新的玻璃柜台和两排简易货架。

第三天,“金草堂”三个朴拙有力(李金自己写的)的毛笔字招牌,挂在了焕然一新的小铺门楣上。没有开业仪式,甚至没有告诉隔壁邻居。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擦得锃亮的玻璃窗,映照着柜台里摆放整齐的几种常见药材(都是他在百草集精挑细选、品质上乘的)。李金穿着一身干净的旧衣服,坐在柜台后的小板凳上,翻看着一本从旧书摊淘来的《本草纲目》,安静地等待着他的第一位顾客。

小小的“金草堂”,在帝都的角落,悄然扎根。


    (http://www.isfxs.com/book/GHJEF0-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
爱书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