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阳光早早地洒进了同心书院,给这片宁静之地镀上一层暖金色。沈妙在晨光中醒来,窗外的鸟鸣声清脆悦耳,与书院里早起学子们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充满生机的乐章。她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那依旧满树红杏的杏园,回想起昨夜的种种,心中满是感慨与欣慰。
“夫人,早膳己经备好了。”灵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了沈妙的思绪。沈妙转身,微笑着对灵儿说道:“灵儿,这些年辛苦你了,若不是你一首陪着我,这日子可不知该如何过。”灵儿连忙摆手,眼中满是真挚:“夫人说的哪里话,能伺候夫人是灵儿的福气,再说,这一路走来,夫人为大家做了那么多,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呢。”
两人正说着,苏文瑾走了进来,他手中拿着一封信,脸上带着几分惊喜:“妙儿,你看,这是南疆来信!”沈妙急忙接过信,展开细读。信是当年那些受她救助的南疆百姓联名写来的,信中言辞恳切,满是感激与思念之情。他们告诉沈妙,如今南疆在新的政策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孩子们都有了学堂可以读书,那些曾经在战火中破败的村庄,也都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真好啊,”沈妙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泪光,“当年在南疆的一切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苏文瑾轻轻握住沈妙的手,柔声道:“这都是你的功劳,你的善良和勇敢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沈妙摇了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就像这同心书院,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早膳过后,沈妙和苏文瑾一同来到书院的藏书阁。这里收藏着沈妙多年来收集的各类书籍,还有她亲自批注整理的典籍。如今,这些书籍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她一生心血的见证。知学正在阁中整理新书,看到沈妙和苏文瑾进来,连忙行礼:“娘,苏先生。”
沈妙笑着点头,目光在书架上缓缓扫过:“知学,这些书你要好好保管,它们是我们传承知识和理念的重要工具。以后,还要靠你们将这些知识传播得更远更广。”知学郑重地点头:“娘放心,我一定会用心守护藏书阁,让更多的人能从中受益。”
正说着,安宁公主身边的女官匆匆赶来,见到沈妙后,急忙行礼说道:“沈夫人,太后请您进宫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沈妙微微皱眉,心中猜测着太后此番相召的目的,但还是点头应下:“我这就随你去。”
苏文瑾有些担忧地看着沈妙:“妙儿,你自己多加小心。”沈妙回以一个安心的微笑:“放心吧,这么多年风风雨雨都过来了,还能有什么事是应付不了的。”说完,便随着女官上了马车,向着皇宫而去。
马车缓缓驶入皇宫,沈妙在女官的引领下,来到了太后的寝宫。安宁公主早己在殿中等候,见到沈妙,她立刻起身相迎,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先生,你可算来了。”沈妙行礼后,抬头看向安宁公主,只见她虽然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眼中依旧透着当年的聪慧与果敢。
“太后,不知此番召我进宫,所为何事?”沈妙开门见山地问道。安宁公主示意沈妙坐下,然后命人奉上茶水,才缓缓说道:“先生,是这样的,如今朝中局势看似稳定,但暗流涌动。我听闻有些官员对女子参政论道和女子书院一事颇多微词,甚至暗中打压。我担心这会影响到先生多年来的心血,所以想与先生商量对策。”
沈妙听后,微微皱眉,心中涌起一股怒意:“这些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到女子教育和女子参政对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当年我在南疆,亲眼看到女子也能撑起一片天,她们有智慧、有勇气,若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机会,必定能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安宁公主点头表示赞同:“先生所言极是,我也深知其中利害。所以我想让先生在朝堂之上,当着众臣的面,阐述女子教育和女子参政的重要性,我会全力支持先生。”沈妙沉思片刻后,坚定地点头:“好,既然太后信任我,我愿意一试。为了那些渴望知识和公平的女子,我定要据理力争。”
从皇宫出来后,沈妙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深知,这一场朝堂上的争辩将会十分艰难,但她毫不畏惧。回到同心书院后,沈妙便将自己关在房中,开始整理思路,准备应对朝堂上的挑战。
夜晚,书院一片寂静,只有沈妙的房间还亮着灯火。苏文瑾轻轻推门而入,看到沈妙正坐在桌前,面前堆满了书籍和笔记,她眉头紧锁,专注地思考着。苏文瑾心疼地走过去,将一件披风披在沈妙身上:“妙儿,别太累了,早点休息吧。”沈妙抬起头,看着苏文瑾,眼中满是疲惫与坚定:“文瑾,我不能休息,这次朝堂争辩事关重大,我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让那些守旧势力得逞。”
苏文瑾握住沈妙的手,柔声道:“我知道你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会一首在你身边支持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沈妙靠在苏文瑾的肩头,感受着他的温暖与支持,心中涌起一股力量:“有你在,我就有了底气。这些年,若不是你一首陪伴着我,我恐怕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两人相拥片刻后,沈妙重新振作精神,继续投入到准备工作中。苏文瑾也坐在一旁,帮着沈妙查阅资料,出谋划策。窗外,月光如水,洒在书院的杏园里,仿佛在见证着这对夫妻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努力奋斗的身影。
几日后,朝堂之上,气氛异常紧张。沈妙身着一袭素色长袍,神色镇定地站在大殿中央。她看着台下那些或质疑、或不屑的目光,心中毫无惧意。安宁公主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坚定地看着沈妙,给她传递着鼓励与支持。
“陛下,各位大人,”沈妙开口说道,声音清脆而有力,“今日我站在这里,是为了无数渴望知识和公平的女子发声。女子与男子一样,皆为天地所生,同样拥有智慧和能力……”沈妙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从历史上女子的贡献,到当下女子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潜力,再到女子教育和女子参政对国家发展的积极影响,她言辞恳切,有理有据。
台下的官员们听着沈妙的话,有的面露沉思,似乎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有的则依旧满脸不屑,甚至开始小声议论反驳。沈妙并没有被这些负面的反应所影响,她继续慷慨陈词:“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广纳人才,不论男女。若将女子拒之门外,无疑是自断臂膀,损失巨大。”
就在这时,一位年迈的官员站了出来,他神色严肃,语气带着几分斥责:“沈夫人,你所言虽有些道理,但女子自古以来就应以相夫教子为己任,抛头露面参与政事,成何体统!这有违祖宗礼法,断不可行。”沈妙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回应道:“大人,时代在变,祖宗礼法也并非一成不变。若一味拘泥于旧制,而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发展,又谈何守礼?况且,女子参与政事,并非是要取代男子,而是与男子携手共进,共同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双方你来我往,争辩得十分激烈。沈妙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一反驳了那些守旧官员的观点。而安宁公主则在关键时刻,适时地出言支持沈妙,打压那些反对的声音。这场朝堂争辩,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最终,在安宁公主的强势干预下,那些守旧官员暂时闭上了嘴。虽然他们心中未必完全认同沈妙的观点,但也不得不承认,沈妙的言论和论据十分有力,难以轻易反驳。
从朝堂上退下来后,沈妙感到身心俱疲,但她的眼中却闪烁着胜利的光芒。这场争辩虽然没有彻底说服所有的人,但至少为女子争取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讨论空间,也为女子书院和女子参政的发展赢得了一些时间和机会。
回到同心书院后,沈妙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大家都知道沈妙在朝堂上为女子发声的事情,对她充满了敬佩和感激。知学带着一群学生围在沈妙身边,眼中满是崇拜:“娘,您太厉害了!您在朝堂上的话,一定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女子的价值和能力。”沈妙微笑着看着大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努力。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还要继续加油。”
傍晚时分,沈妙和苏文瑾再次来到杏园。夕阳的余晖洒在杏树上,满树的红杏被染成了橙红色,美得如梦如幻。两人坐在廊下,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美好。
“妙儿,”苏文瑾打破了沉默,“你知道吗?每次看到你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样子,我都觉得自己无比幸运,能与你共度此生。”沈妙靠在苏文瑾的肩头,轻声说道:“文瑾,有你在我身边,我才觉得自己有了依靠。这些年,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有欢笑,有泪水,但从未放弃过。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微风拂过,杏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他们的话语鼓掌。沈妙望着那片被夕阳染成金色的杏园,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知道,自己的重生不仅仅是为了复仇,更是为了点亮一盏灯,照亮无数女子前行的道路。而这盏灯,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燃烧,传承不息 。
(http://www.isfxs.com/book/GIIECC-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isfxs.com